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功能選單

臺北市孔廟儒學文化網

字型放大 字型縮小
清史稿‧儒林傳
這部《清史》始終未曾真正修竣定稿。民國十六年(1927),南方的國民政府開始北伐,館長趙爾巽見全稿已經初步成形,擔心戰亂導致變局,決定刊印出版,由於是未定本,因此稱為《清史稿》。 此書出版後,由...
清史列傳‧儒林傳
《清史列傳》是一本清代人物傳記書。共有八個主題,分別為「宗室王公」三卷、「大臣」六十一卷、「忠義」一卷、「儒林」四卷、「文苑」四卷、「循吏」四卷、「貳臣」二卷、「逆臣」一卷。其中「大臣」一類,又分為「...
通志堂經解
《通志堂經解》共一百四十種一千八百六十卷,是一部重要的經部叢書。其底本來源除了徐乾學傳世樓以外,有毛氏汲古閣、範氏天一閣、錢曾述古堂。校勘人員主要有顧湄、張雲章、徐秉義、與何焯,參與刊刻者則近五百人。...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四庫全書》是中國歷代以來最大的一部叢書,幾乎囊括了乾隆以前歷代的重要典籍,從乾隆三十八年詔修《四庫全書》,紀昀即受到當時擔任大學士、軍機大臣的劉統勛薦舉,而與陸錫熊、孫士毅等人一同負責總纂《四庫全書...
皇清經解
《皇清經解》又名《學海堂經解》,始刻於道光五年(1825),除主導者阮元以外,尚有嚴杰任編輯、吳石華等監刻,加上學海堂諸生充作校對,到道光九年(1829)全書完成,為阮元繼《十三經注疏》之後又一重要的...
皇清經解續編
《皇清經解續編》又稱《南菁書院經解》,此書是王先謙在光緒十一年(1885)前後主編,體例上沿襲阮元的《皇清經解》,收入一百十一家,二百零九種著作,共一千四百三十卷,大約只花了一年的時間,就於光緒十二年...
榕村四書語
李光地的著作數量極多,今多收錄於《榕村全書》、《李文貞公全集》、《四庫全書》、《四部備要》和《安溪李文貞公解義三種》叢書。 李光地本身是理學家,倡導禮樂,服膺程朱。但亦能不拘門戶之見,講學時,仍...
孔子集語
《孔子集語》是關於孔子言行事事蹟的文字彙編,傳世有兩種:一是宋朝薛據輯的兩卷本,二是清朝孫星衍輯的十七卷本。薛氏輯本被收入《四庫全書》,孫氏輯本被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本文介紹的,是孫星衍的輯本,不但...
周易集解纂疏
由於唐朝孔穎達編纂五經正義時,周易的版本採用的是王弼注、韓康伯疏的版本。此後,漢《易》幾乎可說是從《易》學舞台上消失了。漢儒的易說,也逐漸散亡不可得見。而唐朝李鼎祚的《周易集解》一書中,正好大量的保存...
古文尚書疏證
《尚書》,從戰國晚期就位列六經之中,是記載古代公文的典籍,分虞夏書、商書與周書三部分,各部分中又各有典、謨、訓、誥、誓、命體的公文,根據體之不同,可以約略推測出各篇之內容,典即是古代帝王之書,即三墳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