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教學方法及其教育目的
孔子在教學上採取因材施教的方法,注意學者的自啟自發與自悟。譬如他的弟子向他問仁、問孝,他的答復便因人而異,各有不同。舉一兩個例子來說!如樊遲問仁,子曰:「愛人。」(論語顏淵篇)。顏淵問仁,子曰:「克己...
如何學習論語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們,平日生活與學習的討論點滴,是語錄體的筆記彙編。是一群聖賢儒者討論如何成君子,如何壯大自我成就自我,如何使生命更具智慧與德行,如何使生活更美好,更多善意與慈仁的一份討論記錄。
...
仁:孔子的心性意識
儒學的根基在心性,這由孔子首度提出「仁」做其主張即獲確立。孔子的思想曾經發生過轉折。早年他講學旨在論「禮」;中年則開始進而思索如果人只有接納外在的教化,而沒有內在的深層覺醒,則這些教化將顯得毫無意義,...
性善:孟子的心性意識
孟子的最大貢獻在於他把「仁」做更細緻的解釋,而首度清晰指出其與人心有關。《孟子‧告子上》記孟子說:「仁,人心也。義,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雞犬放,則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