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功能選單

臺北市孔廟儒學文化網

字型放大 字型縮小
未提供圖片,此為預設代表圖
  • 編著:孫星衍

孔子集語

內容介紹

《孔子集語》是關於孔子言行事事蹟的文字彙編,傳世有兩種:一是宋朝薛據輯的兩卷本,二是清朝孫星衍輯的十七卷本。薛氏輯本被收入《四庫全書》,孫氏輯本被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本文介紹的,是孫星衍的輯本,不但從文字數量上超出薛本甚多,編輯品質上更優更具學術價值。

孫星衍是一位治學紮實的學者,對薛本不甚滿意。因此晚年告老還鄉後,他與其族弟星海、侄婿龔慶一起檢閱群籍,從八十三種典籍中,采輯當中所記載的孔子言行記錄,計八一十三條。並仿照《說苑》的體裁按類編排,分為十四篇十七卷。前十篇反映孔子的基本思想,後四篇多屬於孔子的生平事蹟和寓言故事。

初稿纂成之後,他又請著名學者嚴可均進行審校的工作,前後歷時約六年。值得注意的是,孫氏輯本不止重視材料的收集,還注明每一條材料的出處,並把內容相同或相近的材料排列在一起,而且對疑文脫句加以按語進行校勘,因而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由於孫本是從浩繁的古籍中,逐條查閱文獻資料再輯錄而成,難免有疏漏、不及之處。然而瑕不掩瑜,仍然是一本極具參考價值的書籍。內容章目依次為:勸學、孝本、五性、六藝上、六藝下、主德、臣術 、交道、論人、論政、博物、事譜上、事譜下、雜事、遺讖、寓言上、寓言下。

至於流傳的版本,孫本《孔子集語》首刊于嘉慶二十年,收入《平津館叢書》因該版為孫星衍組織編撰刻印,故通稱“陽湖孫氏本”,又因收入《平津館叢書》,亦稱“平津館原本”。

  光緒三年,以校刻精良著稱的浙江書局,跟據平津館原本重新校刻《孔子集語》,由汪詒壽擔任總校,通稱“二十二子本”或“浙江書局本”。光緒十年,江蘇吳縣朱記榮重新校刻《平津館叢書》,他親自校勘了《孔子集語》。此版糾正了平津館原本的衍損之處,刻工精美。所以此本又稱“重校平津館叢書本”或“朱氏槐廬本”。

撰稿人:李慈恩

作者簡介

孫星衍,字伯淵,一字淵如,號季仇、微隱、芳茂山人,江蘇陽湖(今江蘇常州)人,生於乾隆十八年(一七五三年),卒于嘉慶廿三年(一八一八年),是清朝著名的考據學家、金石學家、訓詁學家。
網站滿意度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