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休妻就如同子見南子一般,歷史典籍中的描述都是輕描淡寫、內容少之又少,故至今一直是撲朔迷離、眾說紛紜的歷史事件,褒者褒之;貶者貶之,褒與貶之間又有許多說法與解釋。從歷史記載可知,孔子周遊列國十四年,身邊只帶著自己的弟子,孔子的妻子並未跟隨在孔子身邊,但孔子休妻或是協議離婚這都需要更多的考據。
本來論語極少直接提到孔子的家人和家務事。論語是孔子平日的教導,經過弟子記錄下來。或許是家務事孔子沒有拿來作為教導題材,或者沒有適當的理由列入記錄中。因此《論語》中未曾記錄孔子妻子之事。
論語中出現以下有關女性的內容,「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齊人歸女樂,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可見孔子不管男女,注重的是人的品格,而非容貌體態。
《禮記.禮運》記載孔子的理想社會,其中「男有分,女有歸」這句話描述的就是夫妻倫理,夫婦合作,各致其力,扮演好各自的角色,以成就圓滿和樂的家庭。
孔子號稱「弟子三千」,知名的就有七十二人,但是其中卻沒有女弟子。這或許是因為古代「男女之防」、「男女有別」等觀念的關係,女子不能在外拋頭露面,自然也就無法與男子一同接受教育。
南子是衛靈公的夫人,行為輕浮,名聲不佳。南子邀請孔子見面,基於禮數,孔子去拜見了南子。回來後,孔子的弟子子路很不以為然,認為以夫子之德高望重去拜見一個沒有操守的風流女子,實在有失體面。孔子指天發誓說:「我所作所為,若有不合理、不由道的,上天厭棄我,上天厭棄我!」。所以,子見南子,只是一個禮貌性的拜候,無須有其他的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