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功能選單

臺北市孔廟儒學文化網

字型放大 字型縮小
未提供圖片,此為預設代表圖

儀禮

內容介紹

◎成書過程
《儀禮》又名《士禮》,記載著周代的各種禮節儀式,範圍從個人、社會到國家之禮,對於進行程序、參加者動作、器物擺設等都有詳細規定。漢儒單言「《禮》」的時候,就是指《儀禮》。
《儀禮》的作者,歷來也有不同的說法,有些學者認為是周公所作,有些則主張是孔子。《儀禮》各篇的文字風格沒有很大的差異,不像是雜成匯集之書,但是也無法因此肯定是由一位作者獨力完成。現代學者一般認為,《儀禮》大約成於孔子的時代(春秋中期到戰國初期),作者不明。今天所見到的《儀禮》,是漢儒鄭玄所整理的版本,共有十七篇,只是可能並非完整的原本。

◎內容
《禮記.曲禮上》說:「禮不下庶人。」《儀禮》中規定的種種禮制,都是身分在士以上的貴族需要遵守的,內容包括(括號內為應用場合):〈士冠禮〉(士人成年)、〈士昏禮〉(士人結婚)、〈士相見禮〉(士人拜見友人、尊長以及回拜)、〈鄉飲酒禮〉(表示敬老尊賢的地方聯誼酒會)、〈鄉射禮〉(士大夫間的聯誼性射箭比賽)、〈燕禮〉(國君宴請大臣)、〈大射禮〉(國君舉行的考核性射箭比賽)、〈聘禮〉(上大夫到其他諸侯國做禮貌性的拜會訪問)、〈公食大夫禮〉(下大夫到他國做禮貌性的拜會訪問)、〈覲禮〉(諸侯朝見天子)、〈喪服〉(為親屬服喪,包括各種不同關係所適用的服制與時間之規定)、〈士喪禮〉(士人過世後的各道程序)、〈既夕禮〉(士人出殯安葬之日)、〈士虞禮〉(士人安葬尊長後的祭儀)、〈特牲饋食禮〉(士人祭祀祖先)、〈少牢饋食禮〉(大夫祭祀祖先)、〈有司徹〉(大夫祭祀祖先)。

◎價值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云:「《儀禮》難讀,儒者罕通。」《儀禮》主要記載儀式的種種規定,乍見之下會覺得比較單調,其實《儀禮》的內容幾乎包括生活中的各種面向,所以可以從中得知周代士、大夫、諸侯的生活,也可以看出當時的社會文化。而且,雖然禮儀不斷隨時間在改變,但是《儀禮》中許多儀式的基本架構或精神,仍然一直流傳下來。例如「鄉飲酒禮」一直延續舉辦清道光年間,而官方以活動宣告敬老尊賢的精神,今天還可以在重陽節的種種活動看到。再者,今天雖然不必像古代士人一樣在服喪期間停止工作,但是守喪的做法一直延續著,而且對喪禮的重視也是古今皆然。此外,《儀禮》中規定的婚禮程序,今日也還有人沿用,「納采」猶如今日之提親,「問名」猶如今日之合八字,「納徵」即下聘,「請期」即選日子,「親迎」即迎娶。由此種種看來,《儀禮》實在可以說是了解中國社會文化源頭的重要經典。

◎新校、新譯標點本
鄭玄注、賈公彥疏:《儀禮注疏》,臺北:臺灣古籍。
顧寶田注釋:《新譯儀禮讀本》,臺北:三民書局。

撰稿人:吳曉昀
網站滿意度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