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功能選單

臺北市孔廟儒學文化網

字型放大 字型縮小
未提供圖片,此為預設代表圖
  • 編著:穀梁赤

春秋穀梁傳

內容介紹

◎成書過程與架構
《春秋穀梁傳》,又名《穀梁傳》、《穀梁春秋》,與《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並為「《春秋》三傳」。
《穀梁傳》之「穀梁」是作者(或傳學宗師)的姓,但是作者的名字在唐以前就有赤、寘、俶、喜等說法,一般通說為穀梁赤,只是至今仍並沒有確實的證據。此外,《穀梁傳》成書的過程也模糊不可考;漢儒為諸經建立了清楚的傳授系統,《穀梁傳》亦有說,不過現今一般都認為漢儒諸說的牽強補綴之處極多,不可盡信。至於實際寫定的時間,歷代學者比對《公羊》、《穀梁》二傳之後,發現文字相同之處多達兩、三成,《穀梁》又有辯駁、引用《公羊》的情形,認為現在所看到的《穀梁傳》實際寫定成書的時間,應該稍晚於《公羊傳》。

◎解經方式、內容與價值
《春秋穀梁傳》解經方式與《公羊傳》相同,都是在設問應答之中,逐句解釋經文的意義;經傳的起迄時間亦相同,皆為魯隱公元年(B.C.772)至哀公十四年(B.C.481)。不僅如此,《穀梁傳》與《公羊傳》對於經義的說解也並非判然兩家,整段文字雷同之處暫且不論,「小異大同」之處也不少;尤其認定《春秋》經文應是「一字之褒」、「片言之貶」(范甯語),更是兩傳共有的解經宗旨。《春秋穀梁傳》的主要特色在於,屬於魯學的《穀梁傳》在解經時比《公羊傳》密切扣合住《春秋》經文:一方面是極少摻入漢代流行的陰陽五行或讖緯災異之說;再者,《穀梁傳》不談政治制度(即《公羊》所謂「為後王立法」),專注往《春秋》大義定名分、誅亂臣賊子的方向來闡釋,又因而特別重視「義例」,撮舉《春秋》經文字句的深義與用例。(惟為了定義例,《穀梁傳》的說解有時不免作繭自縛,反而導致牽強之病。)

《穀梁傳》與《公羊傳》之間的差異不如《左傳》與《公羊傳》之各有千秋,「《公羊》學」的學派勢力及政治影響力又大於「《穀梁》學」,所以《穀梁傳》的重要性顯得較弱。不過後代也有學者認為《春秋穀梁傳》較《公羊傳》篤實,並能以謹慎、縝密的文字解釋《春秋》,是《穀梁傳》最大的價值,東晉以研究《穀梁》著名的儒者范甯便稱《穀梁傳》「婉而清」。同時,《穀梁傳》中也有不同於另外兩傳的觀點或記述,因此三傳互相參看,可以加深學者的對事理的觀察與思考。

◎新校、新譯標點本
范甯注、楊士勗疏:《春秋穀梁傳注疏》,臺北:臺灣古籍。
周何:《新譯春秋穀梁傳》,臺北:三民書局。
薛安勤註譯:《春秋穀梁傳今註今譯》,臺北,商務印書館。

撰稿人:吳曉昀
網站滿意度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