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功能選單

臺北市孔廟儒學文化網

字型放大 字型縮小
未提供圖片,此為預設代表圖
  • 編著:班固

白虎通義

內容介紹

《白虎通義》,又名《白虎通》、《白虎通德論》。編者班固奉東漢章帝敕命,將建初四年於中央白虎觀召開的經學會議的內容予以彙整,而成此書。由於自西漢武帝起,《五經》正式在官學當中發揮影響,進而得與利祿之途掛鉤,經學發展至東漢時期,由於分化過深,且今古文學派競爭激烈,另又有在西漢哀帝時大盛的讖緯之說滲入解經內容。有鑑於此,漢章帝效法西漢宣帝石渠閣會議,邀請當時著名的學者如:李育、魏應、楊終、淳于恭、丁鴻、召馴、班固、賈逵等人,共同針對《五經》異同,與經典中部份重要的名詞、觀念進行討論,最後「帝親稱制臨決」,做出最後裁示。通過帝王政治勢力整合儒生意見,成為往後解釋經典的重要參考標準。

《白虎通》目前通行本裡共有四卷,四十三篇。第一卷當中包括有:爵、號、諡、五祀、社稷、禮樂、封公侯、京師八篇;卷二:五行、三軍、誅伐諍、諫、鄉射、致仕、辟雍、災變、耕桑凡九篇;卷三:封禪、巡狩、考黜、王者不臣、蓍龜、聖人、八風、商賈、文質、三政、三教、三綱六紀、情性、壽命、宗族、姓名十六篇;卷四:天地、日月、四時、衣裳、五刑、五經、嫁娶、紼冕、喪服、崩薨十篇。每一篇皆針對經典當中的特定概念進行說明。又例如第一篇論「爵」,其中又細分為:天子為爵稱、制爵五等三等之異、天子諸侯爵稱之異、王者太子稱士、婦人無爵、庶人稱匹夫、爵人於朝封諸侯於廟、追賜爵、諸侯襲爵、天子即位改元等相關概念。透過這些條目,與各篇所觸及到的議題,我們可以想像當時經學所囊括的領域,決不僅止於我們現代人對於經學的狹隘理解,以為只是考試教本這個意義。通過這本書,我們可以更加體會到漢人「通經致用」的普遍心態,並且對於漢代的典章制度、社會生活等層面,有所了解。

以往談論到《白虎通》在傳統思想上的地位時,往往會關注到書中提到的「三綱六紀」說,所謂的「三綱」是指「君臣、父子、夫婦」;「六紀」指的是「諸父、兄弟、族人、諸舅、師長、朋友」,《白虎通》標舉三綱、六紀,以統攝當時人際之間的各種關係連結。除了將人倫網絡的結構描繪出來之外,《白虎通》當中更進一步紀錄了當時官方的意見:
君臣父子夫婦,六人也。所以稱三綱者何?一陰一陽謂之道,陽得陰而成,陰得陽而序,剛柔相配,故六人為三綱。三綱法天地人,六紀法六合。

通過這些說法,將人倫關係對應到自然宇宙的運行模式,由此將人倫秩序、宇宙秩序有了更緊密的連結,同時也賦予君權、父權更為絕對的地位。從血緣倫理的立場,企圖達到維繫群體秩序穩定的角度來看,這樣的說法其實並不奇怪。也因此,我們若從獨立個人、權利平等的現代法律契約論式的角度對此多所非議,實在也沒有太大的意義。

於今可見的後人對於《白虎通》的校注整理,包括有清人陳立《白虎通疏證》,劉師培《白虎通義斠補》、《白虎通義闕文補訂》、《白虎通義佚文考》、《白虎通義定本》、《白虎通義源流考》、《白虎通德論補釋》,孫星華《白虎通義校勘記》等書。

撰稿人:劉柏宏
網站滿意度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