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功能選單

臺北市孔廟儒學文化網

字型放大 字型縮小
未提供圖片,此為預設代表圖

大戴禮記

內容介紹

《大戴禮記》,又名《大戴禮》、《大戴記》。西漢戴德選編而成。漢代之前本就存在解釋《禮》的《記》。漢初,河間獻王劉德曾經將他所蒐集而得的一百三十一篇的《記》獻給中央。而戴德、戴聖依各自實際的教學需要,重新加以刪減、彙編。其中戴德刪減調整後共得八十五篇,而成為《大戴記》。晉人陳邵在〈周禮論序〉裡則提出小戴《記》的成書,是刪削戴聖《大戴禮記》而來,此說較不被後人接受。不過在戴德、戴聖時,大小戴《禮記》應當尚未獨立成書,因為據近代學者考證推測,當時戴德、戴聖在官學當中所傳授的是《士禮》(約略等同於現存《儀禮》),且二戴《禮記》在當時也未曾立於官學,因此推測二戴《禮記》在當時應該尚未於《士禮》之外單獨成書。由於六朝時期社會動盪,直到唐代之時,《大戴禮記》已經亡佚了四十六篇,殘餘的三十九篇即為現存本的內容。

進一步細察各篇大要,可以發現多數篇章與為政、治民所應遵守的原則、注意的事項有關,例如〈主言〉提出的「七教」、「三至」說;〈禮三本〉則以天地、先祖與君師,為禮的三種根源;〈文王官人〉所說「六徵」、「九用」之法以任「七屬」的主張,這些內容都能夠提供為政者參考。此外牽涉到政事的篇章還包括有:〈哀公問五義〉、〈哀公問於孔子〉、〈禮察〉、〈武王踐阼〉、〈子張問入官〉、〈盛德〉、〈千乘〉、〈四代〉、〈虞戴德〉、〈誥志〉、〈小辨〉、〈少間〉與〈易本義〉等篇。除此之外,也有討論到禮的意義、形式,以及禮儀背後的抽象運作機制,例如〈本命〉。其它與禮學相關的內容還有牽涉到古代君子士人的容禮威儀,例如〈曾子立事〉、〈曾子制言〉等篇;記載儀文制度的篇章有〈明堂〉、〈諸侯遷廟〉、〈諸侯釁廟〉、〈朝事〉、〈投壺〉、〈公符〉。還有部分篇章反映了重視學習的立場,除了〈勸學〉 外,尚有〈保傅〉、〈小辨〉兩篇與教育學習有關。〈武帝德〉、〈帝繫〉等篇是與上古聖王形象有關,間接反映了漢代當時上古史與部分神話的內涵;〈夏小正〉、〈曾子天圓〉則紀錄了當時對於自然狀態的認識。以上大致是本書篇章的基本內容,同時也反映出漢人研習經書乃在追求「致用」的學習目的。

北周時期盧辯曾經為本書作解詁。時至清代,也有部份學者關注到本書,孔廣森作《大戴禮記補注》、王聘珍則作《大戴禮記解詁》,是較為人所知的注解本。另外尚有汪中《大戴禮記正誤》、孫詒讓《大戴禮記斠補》、康有為《大戴禮記補注》、王樹楠《校正孔氏大戴禮記補注》。近人則有高明先生為此書作今譯,以成《大戴禮記今註今譯》。此外洪業為《禮記引得》所作的序言裡,對於二戴《禮記》的關係有所考證,也具參考的價值。

撰稿人:劉柏宏

作者簡介

戴德,字延君,河南梁人,戴德與姪子戴聖是西漢中期朝廷的禮學大家。戴德、戴聖都是后倉的學生,共同學習自漢初高堂生所傳承下來的《士禮》十七篇。(相當於《儀禮》)漢初高堂生講授《士禮》,後來有蕭奮傳《士禮》給孟卿,而孟卿再將此書傳授給后倉與魯閭丘卿。有人主張古本《禮經》原有五十六篇,而后倉僅挑選當中十七篇,其餘三十九篇交付書館保存。后倉為了解說這十七篇而作《后氏曲臺記》,並將十七篇的內容分別傳授給戴德與戴聖、聞人通漢、慶普。戴德後來將所學傳授給徐良,戴聖則授橋仁、楊榮兩人。后倉所傳四家,除了聞人通漢最後未立學官之外,其餘的慶氏《禮》、大戴《禮》、小戴《禮》皆在漢宣帝時正式立為博士,其中對於後世禮學發展影響深遠者,又以戴德、戴聖兩人為最。主要原因在於兩人的著作──大小戴《禮記》皆通行於後世。
      有關戴德所編的《大戴禮記》與戴聖所編的《小戴禮記》兩部書的由來,我們大致可以這麼理解:《古禮記》二百四篇(也有學者主張當為一百三十一篇)本來是孔門七十子後學習禮過程的課堂內容記錄。流傳至漢代時,戴德從中挑選了八十五篇,戴聖從中挑選四十九篇,各自編輯以配合講授《儀禮》時使用。但是也有人主張,戴聖是從大戴本的八十五篇當中刪去部分篇章而成四十六篇,其後東漢經學家馬融又增補了三篇,成為現今所見的四十九篇《小戴禮記》,兩種說法雖然有所不同,但是可以看出大小戴《禮記》的內容與先秦以來的儒家禮學傳統,有著深刻的聯繫。因此這兩部經典是我們探討先秦、漢初儒家禮學發展時,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
      由於戴德、戴聖在官學中教授的本子並不是《禮記》,而是《儀禮》,因此我們也可以對照一下雙方對於《儀禮》篇次安排上的差異:
      戴德:1士冠禮 2士昏禮 3士相見禮 4士喪禮 5既夕禮 6士虞禮 7特牲饋食禮 8少牢饋食禮 9有司徹 10鄉
                飲酒禮 11鄉射禮 12燕 禮 13大射禮 14聘禮 15公食大夫禮 16 覲 禮17 喪 服 
      戴聖:1士冠禮 2士昏禮 3士相見禮 4鄉飲酒禮 5鄉射禮 6燕 禮 7大射禮 8士虞禮 9喪 服10特牲饋食禮
                11少牢饋食禮 12有司徹 13士喪禮 14既夕禮 15聘 禮 16公食大夫禮 17覲 禮
      這反映出戴德、戴聖對於《儀禮》看法的差異,其中戴德的看法基本上合於《禮記‧昏義》所說:「夫禮始於冠,本於昏,重於喪祭,尊於朝聘,和於鄉射,此禮之大體也」,但兩者的意見皆未被鄭玄注《儀禮》時所採用,不過即便如此,戴德與戴聖的禮學思想依舊透過大小戴《禮記》而流傳至今。
網站滿意度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