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功能選單

臺北市孔廟儒學文化網

字型放大 字型縮小
第1張- 、共1張圖片
  • 編著:張壽林
  • 出版者:《晨報副刊》第2229-2232號
  • 出版日期:1928/03/12

儒的意義

內容介紹

作者認為從戰國到現今,幾乎在每一個時代,儒家的思想都異常的活躍著。因此,中華民族的中心思想,始終受到儒家的支配。所謂的儒家思想,據一般的解釋,即是孔門所傳的思想。但為什麼要把孔門的思想,稱作儒家的思想?儒字的含意,實有探討的必要。

要明瞭儒字的含意,應分三部分解釋:一、就文字學的立場,去尋求儒字的本義;二、就古籍中探尋「師儒」之說是不是儒字的來源;三、以古籍為依據,把孔門之學稱為儒家,是由於他們自己的標識,還是由於反對派用來譏侮他們的名辭。本文即依以上的順序,來解釋儒字的意義。日人狩野直喜也寫過一篇〈儒的意義〉,本文迻譯了他的說法,參考本國學者的意見,並增入一己的看法,加以補充了說明與例證。

綜合考察的結果,以為儒字的本義是舒緩優柔,所以與其說是一種美稱,不如說是一種嘲笑的稱謂。孔門的衣服、態度、學說,無一不使人感覺很有一種柔弱舒緩的感覺,因此反對派的人,便以含有優柔舒緩意味的儒字為其學的總稱。而在周代司掌教育的人只有師、保,又或稱作師氏、保氏。及儒家思想成立之後,其後學想張大他們自己的學派,因此遂用儒字去代替了保氏,以儒字代替保氏不始於孔子之前。孔子的時候,並沒有以儒字標識自己的學派;孔子死後,反對派的人才以含有嘲笑意味的儒字來作為孔門的總稱。其後漸漸習用了,孟子也偶然襲用其字。到荀子時,才完全以儒字標識其學,並擴大它的含意,儒字的現在的解釋才成立。

撰稿人:黃智信

作者簡介

張壽林,字任甫、仁甫、任父,安徽壽縣人,室名浮翠室、雪壓軒。生於一九○七年,卒年不詳。燕京大學國學研究院畢業,歷任燕京大學文學院、北京民國學院文學系、河北省立女子師範學院國文學系、北京女子師範學院國文學系講師、教授,以及《世界日報》編輯等職。日據時期,任東方文化事業總委員會人文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及新民學院敎授。著有《三百篇研究》、《論詩六稿》、《清照詞》,輯校有《雪壓軒集》。大部分著作已經由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林慶彰、蔣秋華教授主編為《張壽林著作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9年12月)。
網站滿意度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