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功能選單

臺北市孔廟儒學文化網

字型放大 字型縮小
第1張- 、共1張圖片
  • 編著:錢穆
  • 出版者:青年戰士報》
  • 出版日期:1968/02/06

復興中華文化人人必讀的幾部書

內容介紹

本文原為錢穆先生於一九六七年十二月十七日在復興中國文化會第十次學術演講的講稿,連載於隔年二月的《青年戰士報》上,後又收入先生所撰《中國文化叢談》(臺北:三民書局,1969年11月)中。

一九六六年十一月,由孫科、王雲五等等一千五百人聯名發起,要求以每年十一月十二日國父誕辰日為「中華文化復興節」。次年七月臺灣各界舉行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後改名為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發起大會,由蔣中正總統親自擔任會長。在此一時代背景之下,作者於演講中提到五十年來懷疑、反對、破壞自己的文化,早已形成風氣。看輕了中國文化,接下來就看輕了中國民族,看輕了中國人。作者認為復興中國文化有二條大路:一條是「振興學術」,這可以說是少數知識份子在學術界應負的責任;另一條是「改造風氣」,這是一般社會的。這時後要談復興中國文化,首先要集中到一個大方向,雖不能有共同信仰,也要有一個共同的了解,所以要提出幾部人人必讀的書來,便是由這問題而起,而與振興學術、改造風氣兩方面都有關係。

文化一定有傳統,沒有傳統,便不叫做文化。斬斷了古老的根,便不能有新生的枝葉和花果。要復興中華文化,就應該在中國的舊書裡,找出人人必讀的,至少希望造成一種風氣,也可為振興學術奠下一個基礎。但人人必讀的書則絕非專門的,而且也絕不是大部的書。在此前提下,錢先生提出以下九種人人必讀的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老子》、《莊子》、《六祖壇經》、《近思錄》、《傳習錄》。

所以選擇這幾部書的原因在於:《四書》被認為是人人必讀的書,從元朝就開始了,到今天已經七百年。倘使我們讀了《四書》,就不必讀《五經》。宋朝人提出《四書》來,就是要來代替《五經》的。儒、道兩家在中國傳統中是一陰一陽、一正一反、一面子一夾裡。讀完《四書》,就當讀《老》、《莊》。中國的文化傳統裡,不只有儒家、道家,還有佛學。其原始雖不是中國的,但已中國化而成為中國文化之一支。中國的佛教中最為興盛的是禪宗,因而選出了唐代禪宗開山的第一部書《六祖壇經》,這是在中國第一部用白話文寫的書。宋明兩代的理學家已受到道家與佛家的影響,將中國的儒、釋、道三大派融化會通成為後代的新儒家,選入的朱子《近思錄》與王陽明《傳習錄》,剛好一面是程、朱之學,一面是陸、王之學。

作者於文中所提對待中國傳統文化的態度,以及所開列的人人必讀書目,至今仍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撰稿人:黃智信

作者簡介

錢穆先生,字賓四,江蘇無錫人。一八九五年生,卒於一九九○年。因幼年家貧,只先後就讀於常州府中學堂、南京鍾英中學,其後即輟學而自學。先後在集美學校、無錫第三師範、江蘇省立蘇州中學任教。一九三○年,發表〈劉向歆父子年譜〉而成名,經顧頡剛先生介紹轉入燕京大學國文系任教。後又任教於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燕京大學、北平師範大學、西南聯大、齊魯大學、華西大學、四川大學、五華書院、江南大學等校。一九四九年至香港,翌年在香港創辦新亞書院,任院長。一九六七年遷居臺北,任教於中國文化學院。長期從事教學與研究工作,著述很多,一九九八年六月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出版的《錢賓四先生全集》全部完成,分三編,共五十四冊,總計約一千七百萬字。
網站滿意度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