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功能選單

臺北市孔廟儒學文化網

字型放大 字型縮小
第1張- 、共1張圖片
  • 編著:梁啟超
  • 出版者:上海 中華書局
  • 出版日期:1936/03/01

儒家哲學

內容介紹

本書原為作者於一九二七年在清華研究院的講稿,由其弟子周傳儒記錄。梁啟超關於儒學方面的著述不少,而本書可算是他晚年對於儒家哲學所作的一部深入淺出的講錄。全書收入上海中華書局出版之《飲冰室合集》卷一○三,約四萬餘言,文分以下六章:
第一章 儒家哲學是什麼,
第二章 為什麼要研究儒家哲學,
第三章 儒家哲學的研究法,
第四章 兩千五百年儒學變遷概略(上),
第五章 兩千五百年儒學變遷概略(下),
第六章 儒家哲學的重要問題。

首章說明「哲學」一詞,是日本人從西文翻譯過來,國人沿用之而未改。西方哲學重求知,中國學問則不然,與其說是知識的學問,毋寧說是行為的學問。中國的一切學問,無論那一時代,那一宗派,皆注重人與人的關係,尤以儒家最博深切明。儒家哲學的功用,可以《論語》「修己安人」一語概括;其學問的最高目的,也可以《莊子》「內聖外王」一語概括。做修己的功夫做到極處,就是內聖;做安人的功夫做到極處,就是外王。而〈大學〉所謂「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就是修己及內聖的功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是安人及外王的功夫。如果用西方研究哲學的方法,研究不到儒家的博大精深處,因此,「儒家哲學」應稱為「儒家道術」為宜。所以此處仍用「儒家哲學」,是因為大家都用慣了。次章列舉五大理由,說明研究「儒家道術」,在今日實為有益而且必要。第三章提出研究哲學的方法有三:一、問題的研究法,二、時代的研究法,三、宗派的研究法。此三種方法,同時適用於東、西方哲學的研究,研究儒家亦不脫這三種方法,書中並詳述這三種研究方法各自的優缺點。第四、五章講述兩千五百年儒學變遷概略情況,第四章從孔子起到唐代止,第五章從北宋起到清代止。第六章則分別討論人性善惡、天命、心體等三方面儒家哲學的重要問題。書末附有梁啟超講、吳其昌記之〈讀書示例--荀子〉一文。

撰稿人:黃智信

作者簡介

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生於清同治十二年(1873)正月二十六日(2月23日),卒於1929年1月19日。是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其於學術研究,旁涉多門,而一生著述宏富,總數約一千餘萬字,以上海中華書局一九三六年出版的《飲冰室合集》較為完備。
網站滿意度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