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功能選單

臺北市孔廟儒學文化網

字型放大 字型縮小
第1張- 、共1張圖片
  • 編著:顧頡剛
  • 出版者:上海 群聯出版社
  • 出版日期:1955/03/01

秦漢的方士與儒生

內容介紹

本書原是顧頡剛先生一九三三年在燕京大學任教時,代鄧之誠教授講授《秦漢史》課程的講義,一九三五年八月由上海亞細亞書局以《漢代學術史略》為名出版。然而漢代的學術方面上有很多本書並未敘及,因此一九五五年三月由上海群聯出版社再版時,除了做字句的修改、增加長序,並改題書名為《秦漢的方士與儒生》。

  作者指出:因為漢代學者是第一批整理中國歷史資料的人,凡是研究中國古代歷史和先秦各家學說的人們一定要先從漢人的基礎上著手,然後可以沿源數流,得到比較適當的解釋,所以漢代學術享有極崇高的地位。但是經過清代學者深刻研究「漢學」的結果,竟使我們約略看出那時代的黑暗的內幕,知道漢代學術的大部分的基礎只是建立在宗教迷信上。

  方士的興起,本在戰國時代的燕、齊地方,由於海上交通的發達,使得人們對於自然界發生種種幻想,以為人類可以靠修練而得長生;同時同地,又有鄒衍一派的陰陽家,提倡天人相應的學說,要人類一切行為不違背自然界的紀律。秦始皇統一六國,巡行到東方,接受了方士與陰陽家們的海濱文化。一般儒生也常用鄒衍的五德終始說的方式來迎合皇帝的意圖,皇帝的神性越濃厚,他的地位就越優越,一般民眾也就越容易順服於皇帝的統治。這種政策,使皇帝樂於接受,且勝過方士們專在幻想中尋求希望,所以儒生的地位很快就超越了方士。而到了西漢末年以後,又有讖緯的大量出現。

  因此,作者以為兩漢經學的骨幹是「統治集團的宗教」--統治者裝飾自己身分的宗教--的創造。皇帝透過儒生們來創造有利於他自己的宗教,儒生們也利用皇帝來推行有利於他們自己的宗教。皇帝有什麼需要,儒生們就有什麼來供應。表面上,這些供應都是由聖經和賢傳裡出發,實際上卻都是從方士式的思想裡借取的。故而,書中主張儒生和方士的結合是造成兩漢經學的主因。但是何以漢武帝以後不多見方士了?原來儒生們已儘量方士化,方士們為要取得政治權力已相率歸到儒生隊裡來了。至於今文家和古文家,只是經書的版本不同,或是經書上的解釋不同,不是思想根本上有什麼差異的。不過,古文家畢竟掌握了若干古代資料,又興起得較遲,到了東漢時期,讖緯的妖妄性已太顯著,不能取得腦子清醒的儒生們的信仰,所以流入訓詁一途,比較有些客觀性而已。

  本書首列顧頡剛先生所撰的〈序〉,其後正文共分二十二章,篇目如下
  第一章 陰陽五行說及其理想中的政治制度 ,
  第二章 封禪說 ,
  第三章 神仙說與方士,
  第四章 漢代受命改制的鼓吹與其實現,
  第五章 漢武帝的郊祀與求仙,
  第六章 天象的信仰與天變的負責者,
  第七章 災異說和西漢的國運,
  第八章 黃老之言,
  第九章 尊儒學而黜百家,
  第十章 經書的編定與增加,
  第十一章 博士官,
  第十二章 經學的今古文問題,
  第十三章 通經致用,
  第十四章 王莽的受禪,
  第十五章 漢的改德,
  第十六章 古史系統的大整理,
  第十七章 經古文學的建立,
  第十八章 祀典的改定和月令的實行,
  第十九章 讖緯的造作,
  第二十章 讖緯的內容,
  第二十一章 讖緯在東漢時的勢力,
  第二十二章 曹丕的受禪。

撰稿人:黃智信

作者簡介

顧頡剛先生,原名誦坤﹐字銘堅。江蘇蘇州人,一八九三年五月八日生。一九二○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國哲學門後留校,以助教名義任圖書館編目。一九二二年在上海擔任商務印書館編輯,一九二四年回北京大學,擔任研究所國學門助教,一九二六年以後,歷任廈門、中山、燕京、北京、雲南、齊魯、中央、復旦、蘭州、震旦等大學,和社會教育學院、誠明文學院、上海學院教授,中山大學語言歷史學研究所、齊魯大學國學研究所主任和中央研究院院士等職。於一九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在北京病逝,生平著述極富,已輯為《顧頡剛全集》,即將出版。
網站滿意度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