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功能選單

臺北市孔廟儒學文化網

字型放大 字型縮小
第1張- 、共1張圖片
  • 編著:錢穆
  • 出版者:臺北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 出版日期:1994/09/01

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

內容介紹

本書由香港新亞研究所初版於一九五八年八月,一九九四年九月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開始印行出版的《錢賓四先生全集》,收入於甲編之中,即此本。

全書共收論文四篇︰一、〈劉向歆父子年譜〉,二、〈兩漢博士家法考〉,三、〈孔子與春秋〉,四、〈周官著作時代考〉。此四文皆針對兩漢經學之今、古文問題而發。作者以為今、古文問題僅起於晚清道、咸以下,各持門戶,互爭是非,並未得兩漢經學之實。

並分析清儒治學,始終未脫一門戶之見。其先則爭朱、王,其後則爭漢、宋。其於漢人,先則爭鄭玄、王肅,次復爭西漢、東漢,而今、古文之分疆,乃由此而起。而治今文經學者,其先則爭《左氏》與《公羊》,其次又爭《三家》與《毛》、《鄭》。甚至認為前漢古文各經,皆出於劉歆的偽造,以康有為《新學偽經考》持此說最備。本書的第一篇〈劉向歆父子年譜〉,即對此而發。篇中細數康書不通之處二十八條,並為劉氏父子編寫了詳細的年譜。

廖平的《今古學考》,謂前漢今文經學十四博士,家法相傳,道一風同。將今文與古文的對立,皆一一追溯之於戰國先秦,似乎漢代經學之今古文分野,已遠起於戰國間。本書的第二篇〈兩漢博士家法考〉,即對此而發。以兩《漢書》的〈儒林傳〉所載,證明事實後起,已遲至宣帝之時。

本書的第三篇〈孔子與春秋〉強調要研究孔子,除了《論語》之外,《春秋》也不應被忽略。因此著重闡發《春秋》於孔子學術上之地位,及其在後世之流變。而清儒雖自號其學為漢學,但對於和學精神,實少發現。

清儒主張今文經學者,多斥古文經書為偽書,尤其以《左傳》與《周官》兩書為甚。但《左傳》有其淵源,其書大部分應屬春秋時期的真實史料。至於《周官》,本書第四篇〈周官著作時代考〉一文,證明其確為偽書,惟其事乃遠始於戰國時期,非漢人所偽造。

此書一出,而晚清以來一百年爭論不休的經學今古文問題,大致釐清了真相,獲得了解答。

撰稿人:黃智信

作者簡介

錢穆先生,字賓四,江蘇無錫人。一八九五年生,卒於一九九○年。因幼年家貧,只先後就讀於常州府中學堂、南京鍾英中學,其後即輟學而自學。先後在集美學校、無錫第三師範、江蘇省立蘇州中學任教。一九三○年,發表〈劉向歆父子年譜〉而成名,經顧頡剛先生介紹轉入燕京大學國文系任教。後又任教於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燕京大學、北平師範大學、西南聯大、齊魯大學、華西大學、四川大學、五華書院、江南大學等校。一九四九年至香港,翌年在香港創辦新亞書院,任院長。一九六七年遷居臺北,任教於中國文化學院。長期從事教學與研究工作,著述很多,一九九八年六月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出版的《錢賓四先生全集》全部完成,分三編,共五十四冊,總計約一千七百萬字。
網站滿意度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