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功能選單

臺北市孔廟儒學文化網

字型放大 字型縮小
第1張- 、共1張圖片
  • 編著:張豈之主編
  • 出版者:西安 陝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1990/04/01

中國儒學思想史

內容介紹

一九九二年夏天,張豈之教授參加由中國孔子基金會與新加坡東亞哲學研究所聯合主辦的研討會,撰寫了〈儒學思想的歷史演變及其作用〉於會上發表,從這時候開始,就興起要編著一部《中國儒學思想史》的念頭。其後,張教授與西北大學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的同事董英哲、劉寶才、龔杰、任大援等幾位先生,對中國儒學進行研究,研究重點在以下三項:一、對中國儒學思想的代表人物力求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二、重點研究中國儒學思想發展的歷史過程,三、開始研究儒學思想與中國古代自然科學。這三方面研究成果的彙集成冊,就是這部《中國儒學思想史》的具體呈現。

在這部專著中,除探索中國儒學的演變軌跡外,尤其將儒學與中國古代自然科學複雜的、多方位的關係作為研究的重點。所以如此,係因關於儒學的道德理論學說和政治學說,已有許多研究成果。而儒學與古代自然科學系統的專門研究,則是起步不久,有待深化。正因採用此一特殊的研究取向,使本書能在眾多中國儒學研究專著中,仍然顯得深具特色。

全書共分十五章展開論述,各章篇名如下:
第一章 儒家學派的創立者--孔子及其思想,
第二章 孟子思想與「人學」,
第三章 荀子關於「人學」的理論,
第四章 〈大學〉、〈中庸〉在儒學史上的地位,
第五章 漢代的易學與儒學,
第六章 漢代儒學概述,
第七章 魏晉南北朝時期儒學的變化,
第八章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儒學與自然科學,
第九章 隋唐時期的儒學,
第十章 唐代的儒學與自然科學,
第十一章 宋明儒學的表現形態--理學,
第十二章 宋元明時期自然科學的發展與轉折,
第十三章 理學與自然科學的多層次關係,
第十四章 清代儒學的特色,
第十五章 清代儒學與自然科學。

除了這十五章的正文之外,書前有〈緒論〉,書末附〈後記〉。

此書自一九九○年四月西安的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簡體字本之後,於一九九二年四月還由臺北水牛出版社出版了繁體字本。

撰稿人:黃智信

作者簡介

主編張豈之教授,一九二七年生,江蘇南通人。一九五○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同年考入清華大學文科研究所攻讀哲學研究生。五○至六○年代,曾協助侯外廬先生整理《中國思想通史》,後來又與侯外廬、邱漢生先生共同主編了《宋明理學史》,長期從事中國思想文化史研究。現任西北大學名譽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一九九四年後又受聘為清華大學雙聘教授。著有《顧炎武》、《儒學、理學、實學、新學》、《春鳥集》、《中華人文精神》等書。
網站滿意度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