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功能選單

臺北市孔廟儒學文化網

字型放大 字型縮小

輔廣

輔廣,字漢卿,宋朝崇德人(今浙江紹興)。常侍朱熹身邊,為朱熹的左右手。清光緒三年(1877年)入祀孔廟。

輔廣的父親是不識字的武將,卻很有見地。輔廣的父親是慶源人,叫輔逵,字彥達。跟隨楊和王征討,屢戰奇功。宋南渡後,住居崇德縣城西邊郊區。紹興末年,樞密葉審言巡視水軍,並討論將領軍事佈署,大多將領主張守住江蘇瓜州。惟獨輔逵反對。之後敗仗,如同輔逵所料。乾道中期,輔逵擔任後軍統制,宋孝宗問有關屯田的事,輔逵用笏在地上指畫,符合皇帝心意,皇帝想派他擔任邊區的行政官員。輔逵說:「我會以治家的方式治理邊區。…用對兒子的態度照料兵民,並且愛惜財賦就行了。」輔逵對幕僚說:「我目不識丁,手寫不出字,但是心裡很明瞭事理,我的耳朵能辨別各方爭執的是非。」輔逵前往,政績斐然。

輔廣從學經過。年少崇拜周敦頤、程頤,之後以東萊呂祖謙為師。東萊死後,拜師朱熹。朱熹對他很重視。慶元初,對於偽學查禁的審核很嚴格,朱熹的弟子大多都避難去了,輔廣不為所動,一直保持與朱熹聯絡,經常寫信給老師,不畏受政治壓力與老師共進退,不離不棄,並在期間仍講學傳道。到嘉定年間,政府以「衛道」的名義想找輔廣作官,輔廣推辭,並上疏辭退。之後輔廣隱居在語溪,開始寫書,著有《易書詩春秋禮記註釋》、《大學論語孟子中庸問答》、《通鑑說》、《師訓編》、《日新錄》、《雜著》,寫完也不發表,將書藏在家裡,還作一個匾額上題「傳貽」,掛在廳堂。地方人士將這藏書的精神擴大,建一所傳貽書院紀念輔廣。

輔廣全心在朱學上。據《嘉興志》記載,輔廣的學生鶴山魏了翁形容他「端方而沉碩」。魏了翁說:「輔廣跟朱熹最久,朱熹平生的言語文字都傳給他了。每次我到這來,我們都還要複習檢討一番,常常到了天晚點燈時,他還沒走。我要調到他處任職,輔廣還將那批寶貴的資料,整個交給我了。」輔廣對朱熹念念不忘,熱衷朱學的討論,甚至重複相似的議題,重複討論,看起來比他的學生更狂熱,這麼忠心好學的學生,也難怪

撰稿人:簡逸光
網站滿意度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