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功能選單

臺北市孔廟儒學文化網

字型放大 字型縮小

趙復

趙復,字仁甫,元朝德安(今湖北安陸縣)人。清雍正二年入祀孔廟,稱先儒。

當時南宋與北方蒙古人交通不便,朱熹學問能北傳的關鍵性人物是趙復。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元軍南渡,與宋軍大戰於德安,軍民被俘殺數十。當時,姚樞在元軍任職,奉命訪求人才,要求儒、釋、道、醫、卜有一技之長的俘虜,都能免除被殺,並能活著帶回北方。有一個儒者,他在免死刑的行列。姚樞和他談話,驚為奇才,但是那位儒者因為親族都被殺光了,認為世界上活著也沒意思,正想自殺。姚樞發現他的意圖,留趙復在軍帳裡睡覺,趙復在夜間偷偷逃走。姚樞馳馬追蹤,到河邊,發現趙復披頭散髮,光著腳,仰天大哭,想投河自殺。姚樞向前勸告:「你死了又怎樣呢?若你還活著,你的學問可以流傳給百世。你跟我到北方去,這是對後代、對世界最好的方案了。」趙復才勉強跟著姚樞走。趙復到了北方,所記下的程朱經傳注,都交給姚樞,並將學問教授給許多學生,跟著他讀書的就有百多人。當時南北交通與戰爭的原因,也因為南北是兩個不同國家,程朱之學能傳到北方,是趙復打開這個大門,北方始有程朱之學是趙復開始的。

講學方面。姚樞和楊惟中建立太極書院,立周子祠,祠堂內祭祀二程、張載、楊時、游酢、朱熹等六君子。還選取《遺書》八千卷請趙復去講課。趙復鑑於周敦頤、二程的著作廣為流傳,但真的讀懂貫通的人少,因此作《傳道圖》,將書目列在後,將周、程、張、朱繼承孔子、顏回、孟子,孔孟顏回又上達伏羲、神農、堯、舜。另外還作《伊洛發揮》、《師友圖》(以朱熹門人的傳記見聞作列傳,共五十三人)、《希賢錄》(取伊尹、顏淵言行作書)。

趙復為人歡樂耿介,愛人以德,受到北方學者崇敬。元世祖曾召見,要趙復當伐宋的嚮導,趙復認為宋是生育他的父母之國,沒有人會引外兵屠殺父母,世祖知道趙復耿介,不強人所難。身在北國,趙復也永不受官,時刻不忘根本,故自號江漢,後世學者稱為江漢先生。

撰稿人:簡逸光
網站滿意度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