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書用歷史地圖來介紹孔子,以地圖為主,另外有圖表、照片及文字說明。其中地圖六十多幅,時間橫跨三千六百多年,而三千六百多年間自然地理及政治行政區域的變革改易均發生巨大之變化,因此作者參考譚其驤所編《中國歷史地圖集》,以復原歷史事件的發生環境的原貌作為目標。再者,為方便讀者閱讀,重要地名採古今對照的方式,今之地名以棕色字表示。內容分為八部份,分別為「序圖」、「孔子的時代」、「孔子的先世」、「孔子的活動」、「孔門弟子孔門後學」、「孔林孔府孔子後裔」、「孔子思想的影響」及「孔子研究」。
「序圖」由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山東省地圖、曲阜市地圖及曲阜市城區圖所組成。說明山東、曲阜目前的地理位置及情況。
「孔子的時代」內容包括「西周封國形勢圖」、「春秋諸侯國形勢圖」、「魯國形勢圖」、「魯君世系圖」、「魯城示意圖」、「春秋魯諸公墓分布圖」、「春秋時期魯國對外會盟圖」、「春秋時期魯國對外會盟表」、「春秋時期魯國對外作戰圖」、「春秋時期魯國對外作戰表」、「春秋末年人民的反抗鬥爭」,帶領讀者回到孔子所屬的春秋時期,了解當時的社會環境及政治外交。
「孔子的先世」,內容包括「孔子的先世圖」及「叔梁
ㄏㄜˊ﹔he紇戰績圖」,描繪孔子先世移居的情況,將重心漸漸聚焦到孔子身上。
「孔子的活動」,內容包括「尼山圖」、「孔子洛邑問禮與早年適齊圖」、「孔子宰中都」、「齊魯夾谷之會與歸田謝過圖」、「孔子墮三都圖」、「孔子周游列國圖」、「孔子教學活動地點分布圖」、「孔子生平大事年表」,將孔子一生的活動,運用地圖的方式呈現。
「孔門弟子孔門後學」,內容包括「孔子弟子籍貫分布圖」、「孔門弟子從政活動圖」、「孔子弟子墓址圖」、「孟子周游列國圖」、「兩漢時期山東籍著名儒生分布圖」。說明孔門後學的情況,以彰顯承先啟後的意義。
「孔林孔府孔子後裔」,內容包括「孔林位置圖」、「孔林」、「孔林名碑圖」、「孔府」、「孔子嫡系後裔爵位承襲表」、「孔子嫡系相承表」、「兩宋之交孔裔南遷路線圖」、「孔氏二十派六十戶圖」、「明衍聖公府祭田分布圖」、「清衍聖公府祭田分布圖」、「民國曲阜城內的孔氏府第分布圖」,對於現今孔林,孔子後裔的追溯以及孔氏學派的傳承均有清楚的考察與介紹。
「孔子思想的影響」,介紹現在孔廟分佈的情況、孔廟內大成殿坐次、歷代皇帝祀孔及東亞各國孔廟的分布。
「孔子研究」則是在介紹研究孔子的主要機構。
此書帶領我們穿越時空,利用地圖作為重要作標,透過地圖、圖表及照片使讀者不再只是憑空想像,對於孔子及其所處環境能有更清楚的認識與了解。
撰稿人:洪楷萱
駱承烈(1935-),山東濟寧人。曾任曲阜師範大學孔子文化學院教授、中國孔子與齊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中原孔子學會副會長等。撰有《孔子名言》、《孔子祖籍考》、《孔子論學》及《畫像中的孔子》等書,編有《儒家思想與社會管理》、《孔子資料彙編》等書,以孔子與儒家研究為主,並以收藏2500多種孔子像獲1997年世界吉尼斯記錄「收藏孔子像最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