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功能選單

臺北市孔廟儒學文化網

首頁>儒學資源>普及讀物>儒學人物及主張
字型放大 字型縮小
第1張-漫畫四書、共1張圖片
  • 編著:蔡志忠
  • 出版者:時報文化
  • 語言:正體中文

漫畫四書

內容介紹
「漫畫四書」包括《儒者的諍言:論語》、《博大的學問:大學》、《和諧的人生:中庸》、《亂世的哲思:孟子說》四書及《仁者的叮嚀:孔子說》。其中《儒者的諍言:論語》與《仁者的叮嚀:孔子說》二書對《論語》取材不同,重複之處僅有《論語‧憲問篇》「子曰:『其言之不怍,則為之也難。』」一則。「漫畫四書」之特點有四:

(一)內容詳實典雅,幽默且富哲思:作者除引錄《四書》原文,並詳實作譯注,如「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其中四格漫畫以孔子作為主角,筆觸簡單不繁複,畫面呈現饒富哲思。注解「飯,吃的意思。疏,義同粗;食音嗣,意為飯食。疏食,粗米飯。」注解簡單而且正確,譯文部分亦是如此。

(二)漫畫形式詮釋《四書》接受度高:以漫畫的形式來詮解《四書》,亦即將《四書》裡面的道理用更容易被接受的形式來傳播,將四書中較難理解的文字,透過作者的考察理解後用圖像搭配文字的呈現方式,使《四書》的傳播達到更為普及的效果。

(三)對《四書》詮解態度謹慎:蔡志忠對於詮解古籍的態度十分謹慎,在構思「中國歷代經典寶庫」之前,閱讀大量相關書籍,選擇能夠感動自己的篇章,再三閱讀,進行創作,並且不斷作修正,以求達到正確與完善。

(四)描繪形象活潑成功:在圖繪人物則依照文本描繪形象,如孔門弟子顏淵,根據《史記》中記載「回年二十九,髮盡白,早死。」在蔡志忠筆下顏淵便是一個白髮青年,可見其在人物形象的考究描繪上所下的功夫。

故而,蔡志忠「漫畫四書」不啻可以當作進入閱讀經典《四書》的入門書,對於《四書》或經學的專業研究者而言,亦可列為參考之用。推薦延伸閱讀「許銘賢:《蔡志忠《漫畫四書》研究》(嘉義: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8年)。」

撰稿人:洪楷萱
作者簡介
蔡志忠(1948-),彰化縣花壇鄉人。初二時(1963年,15歲)中斷正規學業教育,接受「集英社」邀請北上專心漫畫創作之路。再由「集英社」轉往「文昌出版社」發展,創作武俠漫畫,再轉往「義明出版社」至入伍為止(1963年-1968年,15歲-20歲),期間以「蔡志昌」為筆名發表近兩百部武俠漫畫,如《黑地獄》、《魔船》、《金臂人》、《活殭屍》、《金面人》等書。入伍期間(1968年-1971年,20歲-23歲)沉澱反省,加強中、西美術知識與技法的訓練,為漫畫之路注入新的養分。退伍後,進入「華美建設公司」任美術設計一職,又考取「光啟社」同一職務,開啟卡通電影之路,以「七彩卡通老夫子」獲得金馬獎最佳卡通影片之殊榮。自創「龍卡通公司」,受到同事敖幼祥漫畫創作之影響,重拾對漫畫之熱情,重回漫畫之路,接受皇冠出版社漫畫邀稿,發表四格漫畫「大醉俠」,在皇發表之外,新加坡《聯合早報》及《聯合晚報》、馬來西亞《民報》亦有轉載,期間另有「肥龍過江」在香港《東方日報》刊登。嘗赴日進修,行囊中偶然翻閱《老子》、《莊子》,故而開啟《老子說》、《莊子說》、《禪說》等古籍漫畫創作。從三十多本有興趣的古籍中,選出二十四本規畫為「中國歷代經典寶庫系列」,即包括「漫畫四書」,獲得極大的成就。
網站滿意度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