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功能選單

臺北市孔廟儒學文化網

首頁>儒學資源>普及讀物>儒學人物及主張
字型放大 字型縮小
第1張-孟子思想的現代詮釋、共1張圖片
  • 編著:黃俊傑撰
  • 出版者:臺灣大學
  • 出版日期:2002/12/01
  • 語言:正體中文

孟子思想的現代詮釋

內容介紹
此書是「新視界文庫」十九本書中的其中一本,此套書的策畫是由朱敬一院士擔任國科會人文處處長時,創設舉辦「高中生人文社會科學營」,從各地邀請優秀傑出的人文社會學者,對高中生進行演講的演講紀錄。作者於2000年第一屆高中生人文社會科學營演講〈孟子思想的現代詮釋〉的講稿,再配合作者的文章而成此書。

此書除前言與結語,共分為四章,「前言」論及孔子與孟子因為所處的時代背景不同,因此在性格及處事態度的表現上有很大的差異,作者認為,我們所處的時代與孟子所處的時代背景特徵更為相近,因此作者認為相較於講「孔子」,講「孟子」對於兩岸華人社會的青年學子幫助更大。除了時代背景之外,作者用兩個主軸──「孟子在中國文化史上的代表性」以及「中國歷史中權力系統與知識系統的緊張性」,來說明之所以從孟子政治思想出發的原因,作為作者撰寫此書的問題意識。「第1章孟子和他的時代」,由「孟子的人格特質」及「孟子所處的時代」兩個主題所組成。舉出孟子生命中的重要事件來刻畫他的人格特質,再將有這樣人格特質的孟子放進他所處的時代中,使孟子躍然紙上。

「第2章孟子的人性論及其現代意涵」,用耳熟能詳的「人禽之辨」與「不忍人之心」說明孟子的人性論,接著指出孟子人性論不只對中國歷朝歷代,甚至對東亞文化圈都具有深遠的影響。

「第3章孟子的教育理想」,指出孟子思想中教育的本質是一種內省的自得之學,教育的目的在於使自我主體性的覺醒。而孟子的教育方法則是先從淬煉心志開始,教育的內容應隨著對象不同而調整,並且以身教為重要原則。

「第4章孟子的政治思想及其現代涵義」,說明孟子的政治思想落實到現代,可以給我們的生命生活帶來的思考。

此書為作者研究、閱讀《孟子》多年的心得呈現,作者此書除了帶領我們回到孟子的時代,了解孟子、認識孟子,此書背後預設的重要目標為「如何將《孟子》哲學與現代意義接軌」,讓《孟子》可以運用在現代的大至國家社會、政治,小至個人生活、生命上面,而非只是書本上的死知識。

筆者案:此書在目次編輯略有錯誤,第四章譌為第五章,再版時可以考慮更正。

撰稿人:洪楷萱
作者簡介
黃俊傑(1946-),臺灣大學歷史系學碩士、美國華盛頓大學博士。曾任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合聘教授、美國華盛頓大學客座教授,現任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院長、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特聘教授、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合聘研究員。著作等身,與「孟子」相關的研究專著有《孟學思想史論》、《孟子》及《孟子思想的歷史發展》等書。
網站滿意度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