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功能選單

臺北市孔廟儒學文化網

字型放大 字型縮小
第1張- 、共1張圖片
  • 編著:錢穆
  • 出版者: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 出版日期:1994/09/01

孔子傳

內容介紹

本書原為孔孟學會主持人親自約請作者撰述孔子、孟子兩傳,先生以舊作已有相關論述多種,先是加以婉拒,但終辭不獲,因此先行撰寫本書。於民國六十二年九月開始撰寫,完稿於隔年二月。書稿既成,送交孔孟學會,不料學會內部審查後,認為全書對於孔子疑辨過多,且不贊同《易傳》非孔子作的說法,希望能改寫。先生認為所論皆有根據,因此拒而不改,此稿遂擱置不付印。於是索回原稿,交由臺北綜合月刊社於一九七五年八月出版。後該社改變經營計畫,不再出版學術專著,故取回改交臺北東大圖書公司於一九八七年七月再版。本書又收入一九九四年九月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出版的《錢賓四先生全集》甲編中,與先生《孔子與論語》一書合刊,本文所據,即為此本。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本除正文八章外,前有先生所撰〈序言〉與〈再版序〉,後附「孔子年表」,及以下五篇附錄:〈讀胡仔孔子編年〉、〈讀崔述洙泗考信錄〉、〈讀江永鄉黨圖考〉、〈舊作孔子傳略〉、〈舊作論語新編〉。其中,〈再版序〉、〈舊作孔子傳略〉係於東大圖書公司再版時輯入,〈舊作論語新編〉則為此次編輯《全集》本時補入。〈孔子傳略〉、〈論語新編〉兩種,原由臺北廣學社印書館於一九七五年十月合刊。

至於,正文八章之內容分別是:「孔子的先世」、「孔子之生及其父母之卒」、「孔子之早年期」、「孔子之中年期」、「孔子五十歲後仕魯之期」、「孔子去魯周遊」、「孔子晚年居魯」、「孔子之卒」。正文之中,又附疑辦二十五條。

全書以為孔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大聖人。在孔子以前,中國歷史文化當已有二前五百年以上之積累,而孔子集其大成。在孔子以後,中國歷史文化又有二千五百年以上之演進,而孔子開其新統。因此中國文化理想之建立,具有最深影響最大貢獻者,殆無人堪與孔子相比倫。

西漢司馬遷《史記》採集以前各書材料成〈孔子世家〉,是為記載孔子生平首尾條貫之第一篇傳記。但選擇材料不夠謹嚴,編排材料又多重複。後人雖不斷加以考訂,又不斷有人續為孔子作新傳,卻始終不能於〈孔子世家〉以外別成一令人滿意的新傳。因而本書綜合司馬遷以下各家考訂所得,重為孔子作傳。重點則放在孔子之為人,即其為學之日進無疆,與其教育事業之博大深微;又注意到他的政治事業與著述事業。本書所采材料則以《論語》為主。作者以為:果欲復興中國文化,不得不重振孔子儒家傳統,而闡揚孔子生平所最重視之自學與教人精神,實尤為目前當務之急。

撰稿人:黃智信

作者簡介

錢穆先生,字賓四,江蘇無錫人。一八九五年生,卒於一九九○年。因幼年家貧,只先後就讀於常州府中學堂、南京鍾英中學,其後即輟學而自學。先後在集美學校、無錫第三師範、江蘇省立蘇州中學任教。一九三○年,發表〈劉向歆父子年譜〉而成名,經顧頡剛先生介紹轉入燕京大學國文系任教。後又任教於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燕京大學、北平師範大學、西南聯大、齊魯大學、華西大學、四川大學、五華書院、江南大學等校。一九四九年至香港,翌年在香港創辦新亞書院,任院長。一九六七年遷居臺北,任教於中國文化學院。長期從事教學與研究工作,著述很多,一九九八年六月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出版的《錢賓四先生全集》全部完成,分三編,共五十四冊,總計約一千七百萬字。
網站滿意度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