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功能選單

臺北市孔廟儒學文化網

字型放大 字型縮小

袁燮

ㄒㄧㄝˋ﹔xie(1145-1224),字和叔,學者稱絜齋先生,宋代浙江鄞縣人。乾道初年入太學,淳熙八年登進士第,歷任江陰尉、太學正,司封郎官、國子祭酒、溫州知府、直學士,卒於宋寧宗嘉定十七年,享年八十,諡正獻,著有《絜齋家塾書鈔》,《絜齋集》。
       個性上是一個端正安靜的人。傳說袁燮小時候,把一只水盆放在他面前,袁燮會安靜的看著水,安詳坐在水旁。年少時,讀《東都黨錮傳》,看到漢朝末年宦官與權臣互殺互鬥的情況,十分憤慨,並以守護自身名節作個人期許。入太學後,與沈叔晦、楊敬仲、舒元質一起讀書。進士第後任官,黨禁時因為言論離官。後又回朝。
       師承上,拜師陸象山。袁燮曾遇陸象山,陸象山見之謂其本心洞徹通貫,袁燮便拜陸象山為師,成為象山弟子。曾在象山座下有悟:「以心求道,萬別千差,通體吾道,道不在他。」意謂道本在自身上,去外無從求之。人心與天地是一個來源,精思以得之,兢業以守之,則與天地相似,人生天地之間,為何能獨貴於萬物呢?就是因為有心的存在。心乃是人的大本,這個心能夠存在,則雖賤也是可貴的,若不存在,則雖貴也是可賤的。此心此理,貫通融會,不需煩神向外尋求。
      清同治七年從祀孔廟,稱先儒。

撰稿人:簡逸光
網站滿意度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