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功能選單

臺北市孔廟儒學文化網

字型放大 字型縮小
第1張-至聖先賢半身像 冊 公羊高、共1張圖片

公羊高

公羊高,姓公羊,名高,周末齊國人,子夏的門人,由子夏口授《春秋》,作之《春秋傳》十一卷,世稱《公羊傳》或《春秋公羊傳》,與《左氏傳》及《榖梁傳》稱為春秋三傳。

據《四庫提要》所載《公羊傳》之傳授系譜為孔子傳給子夏,子夏傳給公羊高,公羊高傳弟子數代,他的五世孫公羊壽及壽的弟子胡母生將口傳的內容寫入竹帛才成為書籍。董仲舒和胡母生是同學,董仲舒也受到《公羊傳》的影響,董仲舒對於同學胡母生的德行也非常讚賞。當胡母生年老想回齊地教書,《春秋》在齊地的研究自當推胡母生為正宗了。漢武帝當時對《公羊》學說十分重視,因為皇帝推崇,《公羊》成為《春秋經》三傳系統中的顯學,幫助漢武帝推「公羊學」的有董仲舒。董仲舒弟子中,以嬴公最能代表董仲舒的學問,嬴公之後將這套學問傳授給晆孟,晆孟又將學問教育數百位弟子,其中以嚴彭祖及顏安樂最出色。漢代有何休為《公羊傳》作《解詁》,自此後《公羊傳》開始從一支獨秀的主流退回傳注位置,就算使用《公羊》學說也難逃董仲舒、何休的傳統論點,難有發明,單為《公羊傳》的發揮在漢代已走到極限。直至清代,疏釋多元,有孔廣森《公羊通義》、陳立《公羊義疏》、劉逢祿《公羊何氏釋例》、《何氏解詁箋》。同時晚清為了因應西方強勢的入於中國,許多知識份子紛紛自中國典籍中尋找協助,此時《公羊傳》便是他們找到的理論基礎之一,由是公羊學突然顯於晚清,以為經世致用之道。
《公羊傳》的特色與三傳相比。漢代鄭玄認為《左傳》優點是懂禮,《公羊傳》優點是懂讖緯,《穀梁傳》優點是懂得經文。晉朝范甯用文章特色來評斷三傳,他認為《左傳》文章特色是「艷而富」(文辭優美,內容豐富),缺點是「巫」(喜歡講一些要卜卦、天象)。范甯認為《穀梁傳》文章特色是「清而婉」(清澄委婉),缺點在於「短」(寫太簡略了)。范甯認為《公羊傳》文章特色是「辨而裁」(辯別議論加以判斷,就是主觀的意思),缺點是「俗」(觀點狹隘,過度現實,難容大道)。《公羊傳》重視義理與孔子微言的闡發,強調《春秋》筆法筆削用詞的重要,對孔子使用文字的方式,提供給後人用不同角度看待孔子親筆書的看法,自成一家。

孔廟入祀的諸多先儒有些並無生平的記錄,如公羊高、穀梁赤傳承著《春秋》,為之作傳,但只知其姓氏,典籍中都無有關於他們的記載,此為儒學中未能解的遺憾。

公羊高於唐貞觀二十一年入祀孔廟,宋大中祥符封臨淄伯,明嘉靖改稱先儒。

撰稿人:簡逸光;故宮博物院圖檔授權
網站滿意度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