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功能選單

臺北市孔廟儒學文化網

字型放大 字型縮小
第1張- 、共1張圖片
  • 編著:張東蓀
  • 出版者:《庸言》第1卷15期
  • 出版日期:1913/07/01

余之孔教觀

內容介紹

本文最早發表於一九一三年七月《庸言》的第一卷十五期上,又載於同年九月《孔教會雜誌》第一卷八號。作者認為陳煥章發起的孔教會,一則欲以宗教挽回人心,一則欲以保存東方固有之文明,用意固然美備,但根本的問題卻不易解決。無論從「宗教」,或「自然」上觀察,都各可以提出三個問題:

一、宗教上的問題:
(一)孔教果為宗教與否?
(二)宗教果有挽回人心之可能與否?
(三)中國果宜有國教與否?

二、自然上的問題:
(一)孔教哲學之特質如何?
(二)孔教哲學及於中國文明之影響如何?
(三)孔教哲學與西洋哲學之比較如何?

針對這些問題,作者認為:自宗教方面觀察孔教,知孔教確為宗教。孔教足以挽回今日人心之墮落,且中國數千年文明之結晶,即為孔教,則孔教即為中國之國教。從哲學方面觀察孔教,與西洋哲學相比,孔教哲學有五項特質:二元的、人本主義的、實用主義的、進化的、社會本位思想的。

綜合以上所論,作者得到二項結論:
一、對於以孔教挽回今日道德墮落已得積極之肯定答案,但並非今日道德之救濟,只能依賴孔教,不過是說在生計、政治、教育之外,孔教也不可輕忽。
二、對於保守固有之文明也已得積極之肯定答案,孔教為中國固有文明之結晶,而此結晶,近為西洋壞的思想功破,若中國國民具自覺之力,必當保存之、維護之。若將來中國人不之自保,則西洋人必代而發明之,東西思想相融合,世界又必放一異彩。
文中指出孔教確實是宗教,對於孔教在現代社會所能發揮的作用,以及中國文明在未來的前途,都仍深具信心。認為即使國人不重視、維護中國固有文化,西洋人也會加以珍視,東西思想將透過相互融合,而再放異彩。

撰稿人:黃智信

作者簡介

張東蓀,原名萬田,字東蓀,曾用筆名聖心,晚年自號獨宜老人,浙江杭州人。生於一八八六年,卒於一九七三年。早年留學日本,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曾任中國公學大學部學長兼教授、廣州學海書院院長,光華大學、燕京大學等校教授。辛亥革命後,曾任南京臨時政府內政部秘書、上海《新時報》總編輯。主編有《學燈》、《再生》等。著有《新哲學論叢》、《認識論》、《道德哲學》、《知識與文化》、《思想與社會》、《理性與民主》等書。
網站滿意度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