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功能選單

臺北市孔廟儒學文化網

首頁>儒家賢哲>歷代儒者>先秦-孔子弟子
字型放大 字型縮小
第1張-至聖先賢半身像 冊 公良孺、共1張圖片

公良孺

公良儒,姓公良,名儒,字子正。《史記》寫成公良孺,春秋陳國人,今河南開封府陳州人,孔子的及門弟子。

公良孺是個有勇氣、有武打能力的人。孔子離開陳國到衛國,經過蒲,湊巧公叔氏就在那裡叛變作亂,阻撓前進,並將孔子包圍起來,當時公良孺有車五乘跟隨孔子的車隊隨行,他見這危急的情勢,對孔子說:「以前跟隨老師到匡那遇到患難,今天又在這遇到危難,這是命運如此嗎?這次再次與老師共患難,我願意戰鬥而死。」公良孺奮不顧身,勇往直前和對手戰鬥,打得蒲人害怕了,便和孔子一行人和解。蒲人要求孔子一行人只要不去衛國,即可恢復自由。雙方約定後,孔子有驚無險改道離開。這次圍困若沒有公良孺奮然一戰,蒲人怎可能願意談和?孔子在當下恐怕就遇害了。

公良孺的正直,宋高宗曾對公良孺贊揚說:「陳有子正,為世所重,制行維賢,義理之勇,學不自滿,才堪大用,牟平其封,式彰光寵。」稱揚公良孺行為合乎法度,還具有合乎義理的勇氣,為人謙虛不自滿,是可以擔任大任務的人。

公良孺的武德,宋朝張智稱讚公良孺說:「子幼真賢,從師尼父,服膺大猷,希跡好古,詩書甾畲,仁義干櫓,匡蒲之役,展也孔武。」贊揚公良孺信守大道,尊崇古禮,為仁義奮戰,在孔子危難時展現武功,保護老師。公良孺護孔子的武德功績,就這樣一代代被傳揚下來。

公良孺於東漢明帝永平十五年從祀,唐開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東牟伯,宋封牟平侯。明朝改稱先賢。

撰稿人:簡逸光;
故宮博物院圖檔授權
網站滿意度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