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功能選單

臺北市孔廟儒學文化網

字型放大 字型縮小
第1張-儒家的管理哲學:理想國的領導者、共1張圖片
  • 編著:朱建民撰
  • 出版者:漢藝色研文化
  • 出版日期:1994/01/01
  • 語言:正體中文
  • ISBN:9576223210

儒家的管理哲學:理想國的領導者

內容介紹

此書的撰寫緣起於作者朱建民教授有感於數千年來隱而不顯的管理一事,在數千年後躍上舞台,成為不可忽略的重要知識。作者任職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期間,於1991年及1992年與同校企業管理學系合辦兩屆跨學科「管理與哲學研討會」,結合哲學與管理,嘗試對管理活動進行察省研究,原屬於一嘗試性的構想,卻激盪出哲學與管理學界的火花。

此書探究儒家管理哲學,將儒家哲學中對於管理的終極目的、領導原則、領導方式及用人標準等課題標舉出來,提出儒家思想應用在管理方面的主張,並且因時制宜,講求本末原則,在儒家思想的規範與現今社會之間尋求結合與接軌,在宗主儒家思想精神之下落實現代。

此書內容共分為五篇,章節安排則是先作理論的建構,再落實到現實面。第一篇「管理哲學的分際」,作者運用哲學分析來釐清基本觀念,作者感於一般人對「管理哲學」概念的模糊以及忽略,故而在正式論及儒家管理哲學之前,先釐清「管理的價值與意義」、「管理哲學」及「中國管理哲學」的定義作用及發展,目的在使讀者了解管理的重要性,以及中國儒家思想中固有的管理哲學。

第二篇「如何做一個領導者」,從儒家的根本精神出發,引用先秦儒家原典來彰顯儒家的核心主張,由內到外,內聖到外王,把握儒家對一個領導者的基本要求,從內在的涵養德行到外顯的出處做出詳細的說明。

第三篇「在管理者眼中的被管理者」,討論上下的對待之道,將儒家愛民為目的的對待觀,對比於工商業社會中在上位者看待下位者為工具,認為儒家目的觀與現代社會的工具觀應有相互協調、制衡的作用。

第四篇「聖君賢相式的管理架構」,此篇主要在談論用人與事君之道,並論及領導原則。

第五篇「問題與推想」,由一問一答所組成,針對可能發生的疑問作回答,亦對前面四篇沒有觸及的重要問題做補充。

故此書不但可以提供管理者運用更有效的方法做更聰明的管理,亦提供一般民眾做為管理家庭、管理自己的重要思考方向。

撰稿人:洪楷萱

作者簡介

朱建民(1952-),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美國南伊利諾大學哲學博士。曾任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現任中央大學哲學系榮譽教授。代表著作有:《懷康德──現代形上學的祭酒》、《威廉‧詹姆斯對其當代哲學的批評》、《人間的悲劇與喜劇》、《張載思想研究》及《理則學》等書,並譯有柯普斯登《西洋哲學史》第五卷第一部及艾姆斯《實用自然主義導論》等書。
網站滿意度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