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功能選單

臺北市孔廟儒學文化網

字型放大 字型縮小
第1張- 、共1張圖片
  • 編著:易白沙
  • 出版者:《新青年》第1卷6號、第2卷1號
  • 出版日期:1916/09/01

孔子平議

內容介紹

易白沙的〈孔子平議〉一文,分上、下兩篇,一九一六年二月與九月,發表於《新青年》第一卷六號與第二卷一號。

上篇中以為天下論孔子者,約分兩端:一謂今日風俗、人心之壞,學問之無進化,謂孔子為之厲階;一謂欲正人心、端風俗、勵學問,非人人崇拜孔子,無以收拾末流。這些,都屬瞽說,沒有根據。

孔子在春秋之時,雖稱顯學,也不過是九家之一。只是由於歷代統治者想要蔽塞天下之聰明才智,才利用孔子為傀儡,壟斷天下的思想,使人們失去自由,。作者指出,這就是中國二千多年來尊孔的大秘密。

孔子所以會被野心家所利用,在於本身有下列四項缺點:一、孔子尊君權,漫無限制,易演成獨夫專制之弊;二、孔子講學不許問難,易演成思想專制之弊;三、孔子少絕對之主張,易為人所藉口;四、孔子但重做官,不重謀食,易入民賊牢籠。

下篇首先指出中國古今學術之概括,有儒者之學,有九家之學,有域外之學。儒者,孔子集其大成。九家者,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小說家,各思以學易天下,而不相通。域外之學,則印度之佛,皙人物質及精神之科學,所以發揮增益吾學術者。三者混成,是為國學。古代學術,胚胎既早,流派亦歧。不僅創造文字不必歸功孔子,即各家之學,亦無須定尊於一人。孔子之學只能謂為儒家一家之學,必不可稱以中國一國之學。

而儒家與各家相異之處,在於以下七事:一、儒家游文於六經;二、儒家留意於仁義之際;三、儒家祖述堯舜,憲章文武,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言;四、儒家慎終追遠,厚葬久喪;五、儒家樂天順命,以法自然;六、儒家分大人之事、小人之事,不注重農圃;七、儒家不尚物質,重視形而上之道,賤視形而下之器。

文中特別之處在於指出:證以事實,孔子固不得稱素王;若論孔子宏願,則不在素王,而在真王。蓋孔子弟子,皆抱有帝王思想也。儒家規模宏遠,欲統一當代之學術,更思統一當代之政治。彼之學術,所以運用政治者,無乎不備。又,儒家革命思想,非徒托諸空言,且行之事實。但是千載以後,卻無人敢道孔子革命之事。微言大義,遂湮沒不彰。因此特為撰文闡發,使國人知獨夫民賊利用孔子,實大悖孔子之精神。

撰稿人:黃智信

作者簡介

易白沙,本名坤,號越村,因家居白沙井,又仰慕明代思想家陳白沙,所以改名易白沙。湖南長沙人,生於一八八六年,卒於一九二一年。曾先後任懷寧中學、安徽師範學堂、旅皖湖南中學校長。一九一三年參加二次革命,失敗後流亡日本,多次在《甲寅》雜誌發表論文。一九一五年《青年》雜誌(後更名《新青年》)創刊後,他多次為該刊撰寫了論文,宣傳文化革新與思想解放。一九一七年,易白沙返回長沙,在省立第一師範學校任歷史和國文教員,後再往天津南開大學、上海復旦大學短期任教。,但不久又回到湖南家鄉,期間他目睹國事日非,心情鬱悶。於一九二一年端午節,在乘輪船從廣州赴陳白沙故鄉陳村的途中投海自殺,年僅三十五歲。著有《帝王春秋》等。
網站滿意度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