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功能選單

臺北市孔廟儒學文化網

首頁>儒學資源>古代經典>隋唐五代經典
字型放大 字型縮小
未提供圖片,此為預設代表圖

經典釋文

內容介紹

《經典釋文》的作者陸德明(約550-630),名元朗,以字號行,蘇州吳(今江蘇吳縣)人。他是南朝入唐時的經學家、音韻訓詁學家。早年,陸德明求學於陳朝周弘正,學習《易》經,善言玄理。太建年中,二十出頭歲時與國子祭酒徐孝克對談,聽者盡皆嘆服其條理之清明。因此受封始興王國左常侍,擔任國子助教。陳滅後,陸德明歸返故鄉。直到隋ㄧㄤˊ﹔yang帝時,才又任秘書學士、國子助教。武德五年(622)時,被召爲文學館學士,擔任太學博士。二年後(武德七年,624),與儒、釋、道三家學者論析經義,遍析其要,深得唐高祖賞識,拜為國子博士,封吳縣男。幾年後才過世。

在陳後主至德元年(583)時,三十四歲的陸德明因為擔任學官,而感嘆歷代流傳儒家經典,因為古今語音的變化、字義的演變,已經產生不少歧義及訛讀的現象,每每為能夠正確解讀典籍精義,帶來紛擾。不僅於此,他更深怕「微言久絕,大義愈乖」的情形發生,便決定:

遂因暇景,救其不逮,研精六籍,采摭九流,搜訪異同,校之《蒼》、《雅》,……合為三帙三十卷,號曰《經典釋文》。於是他蒐集了漢魏六朝以來二百三十餘家注解各類典籍的著作,加以斟酌分析,以「典籍常用,會理合時」的原則,為十四部書「注音、釋義」。這三十卷,依次為:

《周易》一卷、《古文尚書》二卷、《毛詩》三卷、《周禮》二卷、《儀禮》四卷、《禮記》四卷、《春秋左氏傳》六卷、《春秋公羊傳》一卷、《春秋穀梁傳》一卷、《孝經》一卷、《論語》一卷、《老子》一卷、《莊子》一卷、《爾雅》二卷等。

全書卷首,另有一卷〈序錄〉,分別敘述各個經典流傳、演變的始末,由其中可了解,唐代以前各個經典發展沿革的基本脈絡,實可說是唐代以前的經學發展簡史。

有趣的是,不同於他家的經典排序方式,陸德明依各個經典「著述早晚」的順序,排列群經;依照時間先後順序的排列,予人以層次分明的歷史感。此外,「廣徵博引,考察源流」,分辨各本異同,列出所有參考書目,並且爬梳經典注解各家的家法源流,為後代研究,提供了龐大的佐證力量。

在內部的體例安排上,他則採取了「分別經、注」的方式。先解釋經文,再解釋注文;釋經的文字用黑色書寫,釋注的文字則是紅色。除此之外,「摘字為音」為基本書寫原則。因為五經較為普及,亦較好掌握,陸德明便省去以前「寫錄經文全句」的情形,改標所欲釋之字,於篇章之上,進行音訓;唯《孝經》是童蒙始學之書,《老子》版本、異說又太多,《釋文》才為這兩部經典進行全面音訓。

陸德明為中國儒家傳統重要十四部經典進行訓詁的同時,也保留、考證了不少的古文字。吳大澂曾道,鐘鼎ㄧˊ﹔yi器上的三代文字,求之《說文》而不可通者,往往於《經典釋文》內可得而知,因此,我們可說,陸德明是一承先啟後地為中國文字學、古代漢語語音、辭彙與經籍版本學等學問,提供了巨大貢獻者,一點也不為過。

撰稿人:陳讚華

作者簡介

南朝入唐時經學家、音韻訓詁學家的陸德明(約550-630),名元朗,以字號行,蘇州吳(今江蘇吳縣)人。早年,他求學於陳朝國子博士周弘正,學習《易》經,善言玄理。太建年中,太子徵集各地有名學者,講學於承光殿,而陸德明也以二十出頭的年紀前往應徵。他與「倚貴縱辯,眾莫敢當」的國子祭酒──徐孝克對談時,申答辯論,屢屢奪徐所說,機鋒盡出,在場聽者,沒有不讚賞嘆佩的。因此緣故,被封為始興王國左常侍,開始他擔任國子助教的官職。
      陳後主至德元年(583),已經三十四歲的陸德明因為擔任學官,而感嘆歷代流傳儒家經典,因為古今語音的變化、字義的演變,已產生不少歧義及訛讀的現象,每每為能夠正確解讀典籍精義,帶來紛擾。不僅於此,他更深怕「微言久絕,大義愈乖」的情形發生,便決定:
      遂因暇景,救其不逮,研精六籍,采摭九流,搜訪異同,校之《蒼》、《雅》,
      輒撰集五典、《孝經》、《論語》,及《老》、《莊》、《爾雅》等音,合為三
      帙三十卷,號曰《經典釋文》。
      他蒐集了漢魏六朝以來二百三十餘家注解各類典籍的著作,加以斟酌分析,以「典籍常用,會理合時」的原則,為群經「注音、釋義」。當然,也因為陸德明是南朝學者,北方學者的注解經說,難以見到,所以《釋文》中所引用的「北音」說法,僅有數條。
      後來,陳朝滅亡,陸德明便返回家鄉,不繼續當官。直到隋ㄧㄤˊ﹔yang帝嗣位,才又召其為秘書學士,授國子助教。當時,王世充別另稱帝,是為鄭國,封其子王玄恕爲漢王,想請陸德明擔任太子師。才正要去陸德明家行束脩之禮時,陸德明深以此事爲恥,先當著眾人的面,服食了巴豆散,僵臥於東壁之下。王玄恕進到室內,跪在床前,深切懇請;即便如此,陸德明依舊臥躺床上、瀉肚子,表嚴正拒絕之意,也不願與他說任何隻言片語。此事過後,陸德明便轉到成皋地方養病,杜絕一切交際應酬。由此,儼然可見其風骨、節操之卓然不群。
      當然,後來王世充也被唐朝軍隊平定。武德五年(622)時,陸德明被秦王李世民召爲文學館學士,教導中山王李承幹經典之學,擔任太學博士。二年後(武德七年,624)唐高祖李淵親臨國學,察看釋奠之祭,又召博士徐文遠(講《孝經》)、道士劉進喜(講《老子》)、沙門惠乘(講《般若經》)三人,各自講述,由陸德明與三人辨論疑難。那時,「三人者誠辨,然德明一舉輒蔽」,無處不能「隨方立義,偏析其要」。見此場景,高祖大喜,直呼其「賢才」!貞觀初年,拜其為國子博士,封為吳縣男。又過了幾年,陸德明才過世,享年約為八十。擅長於《易》學的陸德明,能言善辯,論著亦不少。除三十卷的《經典釋文》外,尚有二十四卷《周易文句義疏》、《周易兼義》、《易釋文》、十五卷《老子疏》、二十卷《莊子文句義》等,但今已不傳。《經典釋文》是一部經學訓詁的專書,集漢魏六朝音韻訓詁之大成。
全書共三十卷,依次為:
      《周易》一卷、《古文尚書》二卷、《毛詩》三卷、《周禮》二卷、《儀禮》四卷、《禮記》四卷、《春秋左氏傳》六卷、《春秋公羊傳》一卷、《春秋穀梁傳》一卷、《孝經》一卷、《論語》一卷、《老子》一卷、《莊子》一卷、《爾雅》二卷等。
      共計十四部書的語詞和文句。全書卷首,另有一卷〈序錄〉,分別敘述各個經典流傳、演變的始末,由其中可了解唐代以前各個經典發展沿革的基本脈絡,彷若是部唐前的經學發展簡史。
      有趣的是,不同於他家的經典排序方式,陸德明依各個經典「著述早晚」的順序排列群經,經典之後才為子書。而前人多將《爾雅》列於經書與子書之間,其則排《爾雅》於《老》、《莊》之後。這種依照時間先後順序的編次體例,予人層次分明的歷史感。此外,廣蒐漢魏六朝以降二百三十餘家,各類典籍的注解著作,「廣徵博引,考察源流」的分辨各本異同,列出所有參考書目,並且爬梳經典注解各家的家法源流,彷彿武俠小說中盡載各家流派密法的終極密技,為後代研究古代典籍,提供龐大的佐證力量。
      在內部的體例安排上,其採取「分別經、注」的方式。因為陸德明認為,如果讀者閱讀經典注解時,就已經無法理解,那就更加無法讀懂經文的意思。因此,如果將經文、注文並列一起音訓,肯定會形成混亂,且難以找尋上下文的局面。於是,他體貼的分別經、注,先解釋經文,再解釋注文;同時,釋經的文字用黑色書寫,釋注的文字則是紅色。不過,因為歷久傳抄,今已混而為一。
      除此之外,「摘字為音」是為其作為釋文的基本原則。因為五經(《易》、《書》、《詩》、《禮》、《春秋》)被多數學者所學習,所以大部分文句的意思,相對來說是較好掌握的部份,因而陸德明省去以前「寫錄經文全句,徒煩翰墨」的情形,改標於篇章之上,摘其所欲釋之字,進行音訓;唯《孝經》是童蒙始學之書,以及《老子》存在版本、異說太多的狀態,只有這兩部書,《釋文》才書記全句的進行音訓。
      陸德明為中國儒家重要十四部經典進行訓詁的同時,也保留、考證了不少的古文字。清代學者吳大澂曾道,鐘鼎ㄧˊ﹔yi器上的三代文字,求之《說文》而不可通者,往往於《經典釋文》內可得而知。因此,我們可說,陸德明於中國文字學、古代漢語語音、辭彙與經籍版本學等,清楚地提供了巨大的貢獻。
網站滿意度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