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功能選單

臺北市孔廟儒學文化網

字型放大 字型縮小
未提供圖片,此為預設代表圖
  • 編著:段玉裁
  • 出版者:頂淵文化出版
  • 語言:正體中文

說文解字注

內容介紹

《說文解字》,簡稱《說文》,是由東漢許慎所編的文字工具書。是首部按照部首編排(起一終亥)、並用六書理論解釋字形、字音及字義的字典。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為後世學者所推重,奉為文字訓詁之學的巨著,後世流傳的本子有徐鉉校定之大徐本與徐鍇小徐本,其中以大徐本流傳較廣。

段玉裁二十六歲時在錢大昕的寓所,讀到了顧炎武的《音學五書》。該書考據博洽,立論精允,使他驚歎不已,也真正認知到古音學的重要。由於段玉裁理解到,若不通曉古音,就不能真正讀懂先秦兩漢的典籍,也無法通曉典籍文獻中,假借等現象。因此他開始大量閱讀、充實相關知識。

擔任官學教習期滿之後,他回鄉研究上古音韻學。在《音學五書》中,顧炎武離析唐韻,把上古韻分成十部,後來江永細分為十三部。但段玉裁認為仍未完善,依此基礎他再細分為十七部。其成就得到了當時學術界的肯定。此後數年,段玉裁在為官與治學之間,兩頭奔忙。期間又寫成了《六書音韻表》,提出了「古四聲不同今韻」以及「上古有平上入而無去聲」的重要論點。還離析了「支、脂、之」三個韻,確定在上古時,是三個不同的韻部,解決了訓詁學上的多年疑案要說明的是,《說文解字注》並不是段玉裁所寫的第一部文字徐專著。約從乾隆四十一年(1776)起,段玉裁花了近十九年的時間,編纂了《說文解字讀》。此後,段玉裁遷居鎮州、蘇州等地,且不斷與貧、病對抗。經十三年的努力,將《說文解字讀》精煉成《說文解字注》。後又反復修改八年,嘉慶二十年(1815),才付梓刊行。

在內容上,《說文解字注》闡發了蘊藏于《說文解字》內的體例,使簡奧的原本呈現出清晰的脈絡,有利於後人學習、研究。在考求字義時,注重形、音、義的互相推求,綜合分析。在許慎的基礎上,旁徵博引,所引之書達兩百二十六種之多。因此本書在語言學、文字學、詞彙學等方面的成就都是卓著的。

但這部書當然也有其不足之處,段氏由於非常尊崇許慎,因此對許慎確實解錯之處,會有強為之辯解的情況。又加上段玉裁個性相當自負,因此全書中,偶有過於主觀武斷之處。總的來說,《說文解字注》在中國文字學乃至學術史上,都有著經典性的重要地位,瑕不掩瑜。阮元稱其「可謂文字之指歸,肄經之津筏矣」,王念孫說「一千七百年來無此作」、「若膺死,天下無讀書人矣!」由此可見此書地位與價值相當受到重視。

撰稿人:李慈恩

作者簡介

段玉裁(1735-1815),字若膺,號茂堂,晚年又號硯北居士、長塘湖居士、僑吳老人。為清代語言學家,訓詁家、經學家。雍正十三年(1735)出生於江蘇省金壇西門外大壩頭村,十三歲補諸生,曾經到揚州安定書院就讀,乾隆二十四年(1759),二十五歲中舉人,擔任國子監教習。段玉裁是清代漢學領袖戴震的弟子,與錢大昕、邵晉涵、姚鼐、劉台拱、汪中等學者有往來。段玉裁不但是乾嘉時期的著名學者,同時也是位清正廉明的官吏。 段玉裁不只是個文字學家,他的聲韻學造詣也很博深,著有《六書音均表》。他又吸收了顧炎武、江永的成果,分古韻為十七部,提出「古無去聲」、「同聲必同部」等見解。在代理富順縣知縣期間,他開始撰寫《說文解字注》,嘉慶二十年(1815)五月,《說文解字注》全書刻成。同年在貧病交加之中去世。他另著有《經韻樓集》十二卷、《詩經小學》、《古文尚書撰異》、《周禮漢讀考》、《儀禮漢讀考》、《汲古閣說文訂》及《經韻樓集》等書。
網站滿意度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