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功能選單

臺北市孔廟儒學文化網

字型放大 字型縮小
未提供圖片,此為預設代表圖
  • 編著:陳亮

龍川文集

內容介紹

《龍川文集》四十卷,今三十卷。宋陳亮(1143-1194)撰。約撰於1161~1193年間,由其子編輯而成,葉適作序。

這部著作收集了陳亮不同時期的作品,內容分為疏、策、論、表、書、啟、詩、詞、記、序等。前兩卷為陳亮向皇帝所上之書,內容以要求北伐、整頓內政為主。第三卷、第四卷是以問答形式論述治國之道。 第五至八卷為《酌古論》,評價歷史上君臣將相成敗得失。第九卷為史論。 第十卷為《經書發題》,對《書經》、《詩經》、《周禮》、《春秋》、《禮記》、《論語》、《孟子》等發表自己之議論,還有一些箴銘贊。第十一卷為對策。第十二卷為《三國紀年》,十三卷為《史傳序》,十四卷為序、說、引,十五卷為序,十六卷記、題跋,第十七卷為詩、歌、詞,十八卷為表、啟,十九至二十一卷為書信,二十二卷為祝文、祭文,二十六卷為行狀、哀辭,二十七至三十卷為墓誌銘。其中最主要的哲學著作有《經書發題》、《與朱晦庵秘書》等。

主要版本有:明閩中刊本、明崇禎癸酉台州本、清同治八年應寶時本、清光緒湖北崇文書局本、中華書局1974年標點本等。鄧廣銘先生晚年曾據宋刻《圈點龍川水心二先生文粹》,對明刻三十卷本《龍川文集》進行了重新整理,收於《鄧廣銘全集》。

在和朱熹等師友的往來書信中,陳亮明確提出和形成了自己哲學思想體系。宋代理學以「道」論為哲學理論基礎,陳亮認為所謂「道」是不能脫離人與自然而獨存的,相反,如果人的行為能「得其正」,就是有道。他所講的「道」和朱熹所講的「理」是不同的,朱熹把「理」視為宇宙萬事萬物的本原,是脫離人與自然的永恆存在,這是他們在哲學理論上的根本區別。陳亮進而提出空談道和理是無用的,必須要通過人日常的實際行動才能體現和反映道。所以他肯定事功,認為漢唐功業也是道的體現;提倡人的主觀能動性。雙方展開了一場思想史上著名的「王霸義利之辯」。他的觀點被朱熹批評為「義利雙行,王霸並用」,但陳亮在作品裏卻強調自己是王霸、義利一元論。在認識論方面,陳亮在書中肯定了知識的無止境,強調對於知識要孜孜以求的同時要歸之於簡約。而知識的價值就在於它對實踐的有效性,因此在認識論上他也強調功利主義。在對道德的理解上,朱熹認為是個體的,因此他將成就聖人品格作為目標;而陳亮認為道德是社會性的,所以他以社會的實際改變為追求目標。

陳亮的思想在當時充滿了「異端」的叛逆性格,大大地震撼了當時占統治地位的各派經院哲學。該書是研究陳亮哲學思想、永康學派學說、宋代浙東學派學說甚至朱熹學說的重要著作,在中國哲學史上有重要地位。此外,該書還是研究陳亮政治思想、經濟思想、軍事思想以及文學思想的重要資料。

撰稿人:張衛忠
網站滿意度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