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功能選單

臺北市孔廟儒學文化網

字型放大 字型縮小
未提供圖片,此為預設代表圖
  • 編著:左丘明
  • 語言:正體中文

國語

內容介紹

◎成書過程與架構
《國語》是最早的國別史。《國語》的作者,舊說認為是左丘明。《史記.太史公自序》言:「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十二諸侯年表序〉又言:「魯君子左丘明懼弟子人人異端,……成《左氏春秋》」,後人因此又有左丘明分撰《春秋左傳》、《國語》兩書,前者為「《春秋》內傳」,後者為「《春秋》外傳」的說法。但是質疑這個說法的意見也不在少數,學者不僅陸續指出《國語》與《春秋左傳》相異之處,證明這兩本書不是出於同一位作者之手,更進一步指出《國語》的作者可能也不只一人,清儒崔述便說,書中記錄各國史事的文字風格不同:「周魯多平衍,晉楚多尖穎,吳越多恣放,即《國語》亦非一人所為。」因此目前一般認為,《國語》作於戰國時代,原作者不只一人,後來經彙整而成書。

《國語》共二十一卷,依國別記述,分別為:〈周語〉三卷、〈魯語〉兩卷、〈齊語〉一卷、〈晉語〉九卷、〈鄭語〉一卷、〈楚語〉兩卷、〈吳語〉一卷、〈越語〉兩卷。記載史事最早為西周時代周穆王伐犬戎(西元前十世紀),最晚至東周春秋末晉國韓趙魏三家滅晉國智氏(B.C.453)。

◎主要內容與價值
歷代學者分析《春秋左傳》與《國語》關係的時候,有傳本源流、文法語彙、內容宗旨、史事選錄、文章風格等各種切入角度;從後三項的討論,很能看出《國語》內容的特色。以內容宗旨而言,《國語》重勸善[張以仁說],同時因為成於眾手,書中有許多不同的思想。以史事選錄而言,《國語》記錄的時間範圍較長,又有約三分之一的記述與《春秋左傳》相異;且多記人物之言而少記事件發展,正與《左傳》相反。至於文章風格,雖然一般認為《國語》的篇章結構與文字修辭不若《左傳》簡鍊,但是《國語》透過記言寫人,往往相當生動,因此也自有情味。

由此看來,即使《國語》與《春秋左傳》的作者不是同一人,甚至原來並不是為了解釋《春秋》經而作,《國語》對於讀者閱讀《春秋左傳》來說,都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因為《國語》一則提供了許多《左傳》未寫、或者寫得比較簡略的史事資料,除了魯隱公元年(B.C.772)以前與哀公二十七年(B.C.468)以後,《左傳》未載的這兩段時間以外,諸如占《國語》篇幅近半的晉國史事,或齊國的桓公霸業、吳越兩國之間的往來戰爭等等,都可以作為讀史的補充。此外,《國語》對於同一起事件,有時又有與《左傳》作者不同的觀察與評論,也可以互相比對、思考,例如晉國的驪姬之亂,兩書批評的對象就有明顯不同。從這兩點看來,《國語》與《春秋左傳》確實是後人閱讀時宜於互相參照的兩本著作。

◎新校、新譯標點本
徐元誥:《國語集解》,北京:中華書局。
易中天:《新譯國語讀本》,臺北:三民書局。

撰稿人:吳曉昀

作者簡介

姓左,名邱明。左邱明是魯國的一位賢人,但是他的生存年代以及生平事蹟,都只有很模糊的資料。最廣為流傳的兩種說法:「左邱明是孔子弟子」,以及「左邱明作《左傳》、《國語》」,其實有很多可疑之處,至今仍無法澄清。 
      漢代以前,並沒有確指左邱明是孔門的一員,直到晉儒杜預《春秋經傳集解.序》,才首度提出:「左邱明受經於仲尼」,差不多同時代的荀崧上奏的疏文也說:「孔子懼而作春秋……左邱明、子夏造膝親受。」從此就有了左邱明受業於孔子,是孔子學生的說法。但是,無論杜說或荀說,都沒有歷史資料的根據。
      另一方面,《論語.公冶長》記載孔子說:「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假意說好聽話、偽裝親切的表情、卑躬屈膝的做法,左邱明引以為恥,我也引以為恥。心中懷著怨恨卻與對方親善,左邱明引以為恥,我也引以為恥。)孔子曾說:「巧言令色,鮮矣仁」、「巧言亂德」[《論語》],對於當時崇「佞」的風尚相當厭惡,這裡特別指出左邱明能不同世俗、引以為恥,可見孔子對於左邱明的評價很好。更重要的是,孔子先稱揚左邱明,再說自己與左邱明相同,是比較尊敬、客氣的說話方式。因此,許多學者認為《論語》中所說的左邱明,應該是魯國的一位賢人,年紀或輩分不至於小於孔子。
      另一個疑惑是,左邱明的著作有哪些?司馬遷在《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序》說:「魯君子左丘明懼弟子人人異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記具論其語,成《左氏春秋》」,又在同書〈太史公自序〉言:「左丘失明,厥有《國語》」。換言之,司馬遷認為《春秋左傳》和《國語》都是左邱明所作的。後人因此又稱《春秋左傳》為「《春秋》內傳」,稱《國語》為「《春秋》外傳」。至於為什麼要撰述兩本史著,歷來主要有兩種解釋:一是《左傳》言說未盡,所以另作《國語》補充;二是《左傳》為精華選輯,《國語》則為其他駁雜資料。
      然而,《左傳》的文字簡潔洗鍊,《國語》則比較冗蕪枝蔓;同時兩書對於史事取材、人事記述、以及評論焦點等,也有許多相異之處。許多學者從不同角度分析,都認為《春秋左傳》與《國語》並不是出於同一人之手。如果兩書不出於一人,就不可能都是左邱明的著作。而《春秋左傳》的作者是不是左邱明,由於司馬遷的說法在漢代廣為流傳,質疑者又沒有找到能信服眾人、推翻諸說的證據,所以目前只能存疑,仍以左邱明為《春秋左傳》的作者。至於《國語》,由於書中各國史事的文字風格不一,記述方式也不盡相同,因此目前一般將《國語》視為眾著匯整之作,而非某一人(如左邱明)的作品。 
       進一步說,問題還不僅於此。因為《春秋左傳》記載到魯哀公二十七年,距離孔子過世已經有十一年,傳文中更提及距離孔子過世二十六年以後的事件,以及五十三年以後的資料。孔子過世時已經是七十三歲高齡,如果左邱明是與孔子約略同時的人,又是《春秋左傳》的作者,那麼他的年壽之高,著實不合常理。於是學者又懷疑《春秋左傳》作者另有其人,除了提出其他可能人選以外,也有認為:《左傳》作者與《論語》中所提到的賢人不是同一人,而是一前一後兩位「左邱明」;只是這種說法仍然沒有佐證資料,只是猜想之詞。
      除了這兩個主要問題以外,也有說左邱明應該是魯國史官(所以才能得到大量史料,著作《春秋左傳》),或者說左邱明是盲人(源於司馬遷說,見上文所引)等等,大致都是後人根據史料殘簡而推衍出來的說法,無法更進一步論述詳情。 
      總之,關於左邱明其人其事,目前已經不得而詳。從古到今聚訟紛紛,還沒有出現任何一種說法能夠成為定論,所以只能留為闕疑。由於左邱明作《春秋左傳》(及《國語》),又與孔門關係密切的說法,在漢(晉)以後便廣泛流行,與其他孔子曾經稱讚過的魯國賢士,如蘧伯玉、史魚等人,地位顯然不同,所以附於此處介紹,略備讀者參考。
網站滿意度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