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功能選單

臺北市孔廟儒學文化網

字型放大 字型縮小
未提供圖片,此為預設代表圖
  • 編著:不詳
  • 語言:正體中文

爾雅

內容介紹

◎成書過程
《爾雅》是歷史上最早出現的「辭典」。關於《爾雅》的作者,古代有「孔子門人」、「周公」、「秦漢經學家」等不同的說法,但是實際上,《爾雅》應該是集合眾人之力,一代一代彙整起來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便指出:「大抵小學家綴緝舊文,遞相增益;周公、孔子皆依託之詞。」(「小學」泛指字詞的形、音、義之學,古人認為字形、字音、字義是做學問的第一步基礎,因此稱小學。)從選錄的字詞及解釋字詞的資料看來,《爾雅》的編輯時間,可能從戰國時代一直延伸至漢,經書的傳注之學盛行以後,才最後整理成定本。
《爾雅》的「爾」字通「邇」,義為「近」;「雅」字義為「正」,指「雅言」,即今日所說之「國語」、「官方語言」。所謂「五方之言不同,皆以近正為主也」[《釋名.釋典藝》「《爾雅》條」],由於各地方言語音、用詞不同,古今詞彙也有差異,《爾雅》的內容就是以當時的國語詞彙為綱目,整理方言、古語中各種不同的說法,以便讀者了解,也就是今天所說的「方言辭典」兼「古語辭典」。

◎內容架構
今天所見到的《爾雅》,一共有十九篇,每篇各以選錄字詞的主題命名。包括:〈釋詁〉、〈釋言〉、〈釋訓〉(前三篇皆古代文獻中的詞彙,〈釋訓〉多為疊字、連綿詞)、〈釋親〉(親屬稱謂)、〈釋宮〉(宮室建築及道路)、〈釋器〉(日用品名稱及製作過程)、〈釋樂〉(樂器、音樂)、〈釋天〉(天文、曆法、四時、氣候、祥災、祭祀等等)、〈釋地〉(地域名稱、城邑制度、四方風土)、〈釋丘〉(丘崖名類、形成原因)、〈釋山〉(山名、山形)、〈釋水〉(河流及水中土地的名類)、〈釋草〉(草本植物)、〈釋木〉(木本植物)、〈釋蟲〉(昆蟲)、〈釋魚〉(魚類)、〈釋鳥〉(鳥類)、〈釋獸〉(獸類)、〈釋畜〉(家畜)。

◎價值
雖然《爾雅》本身缺乏詞章義理,但卻是學習者理解經書以及其他古代典籍的重要憑藉。尤其經書古奧,若不能詳辨字詞、望文生義,很可能會產生誤解,甚至出現各種紛雜的謬說,所以讀經格外需要工具書輔助,以免差之毫釐,失之千里。這是《爾雅》之所以名列「十三經」的重要價值。除此之外,《爾雅》內的字詞解釋,集合了很多先秦漢初的文獻資料(包括〈離騷〉、《莊子》、《管子》、《國語》、《山海經》、《穆天子傳》、《呂氏春秋》、《史記》等),因此查閱《爾雅》的時候,可以方便了解許多詞彙用字的來源。例如〈釋親〉載錄:「父為考,母為妣」,是父母過世後的稱謂,因此今有「如喪考妣」、「顯考妣」之詞;〈釋宮〉說明各種道路的名稱,其中有:「五達謂之康,六達謂之莊」,便是「康莊大道」的由來。了解詞彙的來源,就能夠避免因為一知半解而錯用了。

◎新校、新譯標點本
郭璞注、邢昺疏:《爾雅注疏》,臺北:臺灣古籍。


撰稿人:吳曉昀
網站滿意度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