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功能選單

臺北市孔廟儒學文化網

字型放大 字型縮小
未提供圖片,此為預設代表圖
  • 編著:司馬談

論六家要旨

內容介紹

〈論六家要旨〉,司馬遷父親司馬談所作。全文字數約一千兩百字左右,內容係以陳述秦漢時期主要思想流派的特色為主。其實早在先秦時便已有這種綜觀當時學術情勢的通論式文章,例如:《莊子》的〈天下〉篇;或是《荀子》的〈非十二子〉篇。司馬談〈論六家要旨〉的內容主要集中在討論陰陽、儒、墨、名、法、道這六家思想內容。全文收入在《史記》的〈太史公自序〉與《漢書》的〈司馬遷傳〉當中。

文章開宗明義徵引《易》當中所謂「天下一致而百慮,同歸而殊途」,因此在司馬談的理解裡,各家思想流派看似格格不入,甚至形同水火,但就其各自的本質來說,實際上是相通一致的。而這些百花齊放的學術家派共同回應的問題,便是「同務為治」。緊接著,司馬談依序說明各家思想的得失:陰陽之術容易令人「拘而多所畏」;儒家雖然「博而寡要,勞而少功」,但卻可以「序君臣、父子之禮,列夫婦、長幼之別」;墨家缺失在於「儉而難遵」,但卻可以收「彊本節用」的效果;法家之弊在於「嚴而少恩」,優點則有「正君臣上下之分」;名家則是因為倡言「離堅白」、「合同異」這類純粹的形式邏輯,所以容易偏離一般常情,因此容易令人「失真」,可是具有「正名實」的實際成效。惟獨道家思想有「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贍足萬物」之利卻無一害,實為上乘!

其次,司馬談介紹上述六家思想的梗概大要:陰陽之術雖然讓人多所畏忌,但也能維繫「四時之大順」;儒者係「以六藝為法」;墨者力主節葬薄喪、勤儉尚同,且能彊本節用、給人足家,因此不可廢。法家親疏貴賤無別,而是「一斷於法」,卻能使君臣名分不相逾越,是以不可偏廢;名家雖然「苛察繳繞」、「使人不得反其意」,卻也能「控名責實,參伍不失」有效地控管組織。而司馬談在篇末對道家又有再一次的讚揚,他說:
其實易行,其辭難知。其術以虛無為本,以因循為用。無成埶,無常形,故能究萬物之情。不為物先,不為物後,故能為萬物主。有法無法,因時為業;有度無度,因物與合。

道家思想的妙用在於:「其為術也,因陰陽之大順,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不僅具有相當開放的空間足以吸納、整合其他各家思想,而且在實踐層面也有「指約而易操,事少而功多」的特色,容易令人接受與應用。通過全篇文字,可以明顯地看出司馬談思想的道家傾向,後世學者多認為此立場與帶有強烈儒家色彩的司馬遷思想有所差別。由此文不僅可以看出秦漢時期的主要思想流派,也可間接反映出漢代初期黃老道家的思想背景!

撰稿人:劉柏宏
網站滿意度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