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功能選單

臺北市孔廟儒學文化網

字型放大 字型縮小
未提供圖片,此為預設代表圖
  • 編著:陸賈
  • 語言:正體中文

新語

內容介紹

《新語》,又名《陸子》,西漢陸賈所作,內容以論政為主。現存《新語》共有十二篇,各篇內容概要如下:〈道基〉言君主順應自然之道而行,必須「握道而治,據德而行,席仁而坐,仗義而彊,虛無寂寞,通動無量」;〈術事〉相當於「述事」,多論崇儉尚靜之事;〈輔政〉論用賢以行仁義;〈無為〉言任官得人,而君王可無為掌天下;〈辨惑〉倡遠佞人,深惡縱橫家的阿附;〈慎微〉主張革君心仁義之蔽,謹慎言行;〈資質〉指出賢君理當求才,卻往往因「觀聽之臣不明於下」,導致「忠賢之士棄於野」最後引發變亂;〈至德〉主張修德以得民,不宜「急其刑而自賊」;〈懷慮〉認為「懷異慮者不可以立計,持兩端者不可以定威」,強調治身、治國皆應專一之志;〈本行〉主張君行仁政,則可以收「存功守威」之效;〈明誡〉以為「惡政生惡氣,惡氣生災異」,天道應乎人道,故君臣當戒慎言行;〈思務〉言為政者當收歛心志「口誦聖人之言,身學賢者之行」,以成就仁義之政,收近悅遠來之效。

一般來說,《新語》被定位為西漢早期的政論名篇。從後人研究論述的角度而言,多將其思想定位為儒家,進而將全書思想定調為「仁義為本」;但內容實際上卻反映出儒家倫理政治思想與漢代文化結合的混雜現象,例如書中也提及無為、陰陽災異等觀念,部分研究者將此思想混雜的現象視為漢初黃老學的具體呈現。讀者在閱讀的過程裡可以明確感受到漢代初期文化繁複多元的樣貌。除此之外,另一項值得關注的是《新語》所提出的具體政治建言。有鑑於秦朝短祚,因此《新語》便在仁政的大原則下對制度面有所議論,例如省刑罰、薄徭役,都與漢初休養生息的政策原則相符。

後世對於《新語》的重要校注本以晚近為多,包括有宋翔鳳《新語校本》、唐晏《陸子新語校注》以及王利器《新語校注》三種。臺灣目前有王毅注譯的《新譯新語讀本》,可方便讀者閱讀。

撰稿人:劉柏宏
網站滿意度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