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功能選單

臺北市孔廟儒學文化網

首頁>最新消息>新聞稿
字型放大 字型縮小
第1張-活動照片2、共2張圖片
第1張-活動照片2、共2張圖片
第2張-活動照片1、共2張圖片

迎祭孔 臺北孔廟佾生勤演練 「佾」往情深85載

發佈時間:2015/09/03
更新日期:2015/09/03
點閱人數:6225
為迎接9月28日紀念大成至聖先師孔子釋奠典禮,典禮中以佾舞獻上最崇高敬意的佾生,總是全場注目焦點。臺北市大龍國小佾舞隊擔任臺北市孔廟祭典佾生至今已經有85年歷史,每年從1月起就開始訓練,利用早自習及課餘時間緊鑼密鼓地練習佾舞,孔廟在暑期辦理佾生夏令營,實地演練,加強佾生表演的臨場感。
今年大龍國小佾舞隊的佾生,最小的將升四年級、最年長的是剛升國一的學長姐,總計約70位學生,練習時分成「東班」、「西班」兩隊,佾生手持「翟」(ㄉ一ˊ)「ㄩㄝˋ﹔yue」(ㄩㄝˋ)表演樂舞;翟的外形是紅色木杖,上方有龍頭雕刻,龍口有三支雉尾毛,籥則是中空有底的竹節,開始練習時是以塑膠水管代替,到接近9月祭孔典禮時才使用真正的翟籥練習。右手持「翟」要保持直立,左手拿「籥」是平手推出,練習之初,翟籥不分,同手同腳的情況,層出不窮,因為祭孔大典一套儀程下來需要1.5個小時,教練張晉嘉總是耳提面命作息要正常、早點睡、多運動,維持最佳的體能狀態。張教練表示,近兩年的佾生有女多於男的趨勢,就以這次的佾生夏令營「十大超級星光佾生選拔賽」為例,佾后由鄭諭禧獲得,佾王黃楷竣及入選的王則凱是唯二男生,其餘8位都是女生。
自民國20年起,臺北市孔廟皆以隆重的三獻古禮祭孔,歷經日據、二戰時期迄今,仍堅持保存最傳統的儒家祭典風貌,成為國內外爭相效仿的祭孔典範。在大龍國小長達85年的佾舞傳承中,許多佾生早已是代代家傳,家裡有二或三代均是佾生。全家人因佾舞而凝聚,佾舞也因為有這些大小佾生,才能代代相傳、綿延至今,更造就大龍峒地區特有的人文風情。
臺北市政府民政局藍世聰局長表示,臺北市孔廟創建不易,是經過許多先人的奔走努力,希望讓後世子孫瞭解儒家文化的根本、承擔傳承的重責大任,同時也歡迎市民朋友於釋奠典禮當天,一同前來臺北市孔廟參禮,並且為辛苦的佾生小朋友加油打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