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功能選單

臺北市孔廟儒學文化網

首頁>儒學思想>認識儒學>儒家的政治思想
字型放大 字型縮小

民本思想

(一)人民為國家的根本
所謂的「民本」,是指以人民為國家的根本。國家的主人並不是君王,而是人民。所以孟子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裡的貴輕,是一組相對的概念,並非是指君王不重要,而是強調身為一位君王,不能因為自己尊貴、權高、衣食豐足,便忽視了人民的生活幸福。要告訴自己,沒有人民就沒有我,我是因為要服務人民而存在的。故人民才是國家的根本。而這種政治思想,其實在上古時代就存在著。《尚書》說「民為邦本」;《泰誓》說「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左傳》有「民,神之主」;《國語》有「民和,而後神降之福」、「民之所欲,天必從之」。而這種民本思想,發展到孟子時,尤為顯發。孟子曾經說過,舜的帝位,表面上看是堯授與他的。實際上,是上天與人民授與他的。孟子說,堯只有「推薦」人才的權柄,並沒有「決定權」,決定權在上天。而上天決定的根據在人民。人民接受誰,上天就接受之。這種民本思想,是孟子政治哲學的核心思想,於《孟子》一書中隨處可見。如:「取之而燕民悅,則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悅,則勿取。」、「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二)檢別民本與西方民主的差異
儒家民本思想,著重在人治、德治的部分,與當今西方民主政治著重在法治是不同的。西方近代的民主政治,是以「我的自覺」為其開端。我的自覺,克就政治上面來說,即是每一個人對他人而言,尤其是對統治者而言,主張自己獨立自主的生存權利,爭取、劃定自己獨立自主的生存權利。如「人生而自由平等」、「對個人之外者盡相對的義務」。而一個國家為了維護生存的秩序,就必須有法治,以之成就不爭、以之成就共體的公。然這裡所成就的不爭、共體的公,是由互相限制之勢所逼成的。並非是生命上之道德的自覺,而是因生存上之所需而來的他律道德,雖然有其一定的效果,然卻不能發揮人之價值所在。儒家民本思想重人治輕法治,不能說完全錯誤。畢竟儒家強調德治,道之以德,齊之以禮。人人心中的道德法則就是最好的「法庭」,最好的法治。然問題是,人人心中的道德法則是否真的容易呈現呢?當不是人人可以呈現的時候,如何來維繫社會的道德次序呢?所以客觀外在的法治規範來規定每一個人的權利與義務是有其必要性的。所以,儒家政治思想必歸結於民主政治,而民主政治之應以儒家思想為其精神之根據,如此才能生穩根,才能發揮最大的價值。


撰稿人:謝居憲,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後研究
行為謙遜,尊敬上級,關心群衆疾苦,用人符合道義。
  • 1
網站滿意度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