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功能選單

臺北市孔廟儒學文化網

字型放大 字型縮小

陸世儀

陸世儀(1611年~1672年),字道威,號桴亭。清朝太倉(今屬江蘇)人。本來是明朝的儒生,陸世儀的老師是劉宗周。明朝亡國之後,隱居起來,不出來做官,來訪的人很多。陸世儀與陸隴其並稱二陸。卒於康熙十一年(1672),年六十二歲。  
      陸世儀年輕時崇尚養生說,之後感悟丟棄舊學。作一本《考德錄》,每天登記自行行為,分成「敬」與「不敬」兩種,用這方式考驗自己德性進退的狀況。之後覺得每天寫一次太過粗略,修正為一天之中分成十等份,看敬與不敬的比例為何,用來作自我德行上的修正。  
      治學功夫上,陸世儀也很找得到方法。他和同里的陳瑚、盛敬、江士龍相互切礳。也是以十天為一單位,九日讀書,一日討論學問,討論內容有正心、誠意、修己、做人。對課程的記錄方式,是以《大學》八目為標題,每個標題下面列出書目。用這樣方式,保持學習進度。日後有人請他到里中講課,晚年在毘陵、東林、太倉等書院講課。   
      學術思想上,篤守程朱家法,以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作為修法程序,以居敬窮理、省察克治作為工夫。陸世儀說:「居敬窮理四個字,是學者學聖人工夫的第一步。徹上徹下徹首徹尾,總共只有這四個字。」四個字中,陸世儀特別重視「敬」字。認為居敬是人的內心所處的狀況,窮理是外顯在行為思考的表現。居敬是一切力行致知的本源。  
      對世局的態度上,陸世儀雖然喜歡談論道理,對他自己追尋的儒學道理,是會親自實行的。崇禎時期,天下越來越亂,陸世儀憤然有種救世的衝動。他開始讀兵法技擊的書籍,他說:「今天我們該學的不止是六藝就夠了,像天文、地理、河渠、兵法這些有用的學問,都該涉略講述,不能逃避不講它們。俗儒不知內聖外王的學問,只會清高的談論性命,這些都無法幫助這個時代我們正面對的事實。」他以實際的態度,面對時代變遷帶來新的學問,這樣求新肯進步的學者,在中國來說是相當難得。  
      《四庫提要》描寫陸世儀的學問特色是:敦守禮法,不虛談誠敬主旨。主張施行實政,不空泛沉溺在修養心性的工夫。在近代講學諸多大家中,陸世儀是裡頭最篤實的人物。他的言論深切顯著清晰,能匡正弊端。全祖望為他作傳,曾詳細引述他評論儒家學者的言詞,全祖望對陸世儀不專一派的見解,大大讚揚。  
      陸世儀的著作有《思辨錄》、《論學酬答》、《儒宗理要》、《治鄉三約》。其中《思辨錄》本無分類目次,江士龍為了閱覽上的方便,幫這書編輯分小學、大學、立志、居敬、格致、誠正、修齊、治平、天道、人道、諸儒、異學、經子、史籍等十四類,更改名稱叫做《思辨錄輯要》,成為今日流傳的版本。

撰稿人:簡逸光
網站滿意度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