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功能選單

臺北市孔廟儒學文化網

字型放大 字型縮小
第1張-杜子春、共1張圖片

杜子春

杜子春,東漢河南人,曾經向劉歆學《周禮》,日後又自學《連山》、《歸藏》兩本《易》書。  
      杜子春有二,一出於《太平廣記》,周、隋間人,縱酒閒遊多年,後隨老人登華山煉藥未果,而未得登上仙者。這與孔廟內的杜子春是不同人。  
      杜子春在孔子學問的流傳上是很重要的人。秦朝秦始皇看到《周官》(即《周禮》)流行,很厭惡這本書,下令禁止流傳。到了漢朝武帝提倡民間獻書的運動,《周禮》才在山巖屋的牆壁內挖出來。有位女士李氏得到這本書,便奉獻給河間獻王。當時這書裡,五官中《冬官》這篇已經完全殘缺。獻王花了千兩黃金懸賞想購買到《冬官》,可惜民間仍未找到,獻王只好拿《考工記》內容補足《冬官》文字上的缺憾。補足完後,獻王將這本書獻給朝廷,書本日後收藏在秘府中。很久時間大家都遺忘了這本書,直到漢成帝時,劉歆擔任校秘書,在藏書樓裡找到這本書,才開始將《周禮》的內容傳揚出去。《周禮》的內容是受到當時學者排斥的,認為那是假的,只有劉歆深信這書內容真的流傳自孔門,認為裡面記載的是周公從政的事蹟。劉歆有許多弟子,當時杜子春也在之中,他向劉歆學習《周禮》的學問。到了新朝王莽時期,王莽想要設置博士弟子,劉歆弟子中能懂《周禮》的也只有杜子春還活著,學問還很好,自然請杜子春擔綱官職。杜子春傳授《周禮》的知識,又因為擔任重要官職,影響層面很廣。賈徽、賈逵父子與鄭興、鄭眾父子曾拿經書來比對解釋禮學,賈逵、鄭眾去杜子春授課處上課。賈逵日後寫了一本《周官解詁》。另外,馬融也作《周官傳》教授鄭玄,鄭玄作《周官注》,鄭玄注解中引用大量杜子春的說法。從學問系譜來看,杜子春受《周禮》於劉歆,經王莽之亂及光武中興,戰禍兵彊的亂世中,劉歆弟子都死亡了,是杜子春以九十高齡,再教授《周禮》,使《周禮》之學始得傳於後世。杜子春是《周禮》傳承不斷的關鍵,在儒學系統中有著極重要的地位。唐
      貞觀二十一年入祀孔廟,宋風杜為緱氏伯,明改稱先儒至今。

撰稿人:簡逸光
網站滿意度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