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功能選單

臺北市孔廟儒學文化網

字型放大 字型縮小

穀梁赤

穀梁赤,姓穀梁,名赤,字元始,顏師古稱他名字為喜,阮孝緒稱他名字為俶或淑,《論衡‧案書》稱他名字為真。傳說是周末魯國人,也有說是秦孝公時期人。 

      穀梁赤上過子夏的課,穀梁赤將上課筆記整理後,整理口傳相授,內容是據子夏上課口傳對《春秋》經文的解釋,之後有人將這些內容書成竹帛,這本書稱為《穀梁傳》或《穀梁春秋》,是《春秋經》流傳下來最古老的三本注本之一。到底是誰將《穀梁傳》著成書本呢?這裡說法至今仍有爭議,有人說是穀梁赤自己寫成書本,也有人說是別人將穀梁赤口傳子夏之學,聽講的人將這些內容寫成書本的。不論如何,這本書由歷代傳授來看,孔子、子夏、穀梁赤,至漢朝、晉代范甯作《春秋穀梁傳集解》,唐朝楊士勛作疏,清代鍾文烝著《穀梁補注》,歷代均有注述。尤其清代鍾文烝補注最為詳博。

      《闕里文獻考》說:《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各自成為一家之言,闡述孔子《春秋》的微言大義。漢代鄭玄認為《左傳》優點是懂禮,《公羊傳》優點是懂讖緯,《穀梁傳》優點是懂得經文。晉朝范甯用文章特色來評斷三傳,他認為《左傳》文章特色是「艷而富」(文辭優美,內容豐富),缺點是「巫」(喜歡講一些要卜卦、天象)。范甯認為《穀梁傳》文章特色是「清而婉」(清澄委婉),缺點在於「短」(寫太簡略了)。范甯認為《公羊傳》文章特色是「辨而裁」(辯別議論加以判斷,就是主觀的意思),缺點是「俗」(觀點狹隘,過度現實,難容大道)。劉知幾認為,《左傳》有三項優點,《公羊傳》、《穀梁傳》有五項缺失。宋代程頤認為,《左傳》考察歷史事實很詳細,而且沒經過上課的傳授,是《左傳》作者自己本人寫的。《公羊傳》、《穀梁傳》比起《左傳》,實在太不詳細了。劉原父認為,《左傳》拘泥在赴告,《公羊傳》牽拖在讖緯,《穀梁傳》困窘在日月時間上。宋朝胡安國認為,解釋《春秋經》,想知道是歷史事實就該去看講得最詳細的《左傳》,才不會誣衊真正的事實;想知道規則原則,就該去看《公羊傳》,才不會不懂言詞使用方式就亂加解釋;想知道《春秋》義理,就該去看《穀梁傳》,才不會不知孔子深層道理的蘊藏。葉少蘊認為,《左傳》只傳歷史,不傳孔子義理,《公羊傳》、《穀梁傳》只傳孔子義理,卻不傳歷史事實。宋代朱子認為,《左傳》史料強而義理差,《公羊傳》、《穀梁傳》義理詳盡但史料差。鄭樵折衝認為,三傳各自體制不同,內容多少詳略也不同,應該要取長補短來讀。學會《公羊傳》、《穀梁傳》則知道《春秋》經文筆削上的嚴謹,學會《左傳》才知道歷史發展上的前因後果。

      漢朝流行《公羊傳》、《穀梁傳》,當時董仲舒引用義理去斷定刑罰。到《左傳》流行,劉向也學會各種書寫歷史的方式。不只是學會聖人的經典而已,這些書本帶給我們更多豐富的東西。這說法是很中肯。後代三傳彼此角逐,甚至到唐中後期的啖助學派想廢除三傳。這些古注能流傳至今,仍能讓今人見到,是非常難得的。 

      穀梁赤於唐貞觀二十一年入祀孔廟,宋朝追封為襲江伯,旋改封雒陽伯,朝改稱先儒。在台灣孔廟中大都與公羊高分列為先儒之首位,惟東西廡不一,將將他列為其他先儒之後的也有。

撰稿人:簡逸光
網站滿意度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