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功能選單

臺北市孔廟儒學文化網

字型放大 字型縮小
第1張-至聖先賢半身像 冊 鄭玄、共1張圖片

鄭玄

鄭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是東漢末年重要的儒生,但他在經學上的貢獻,卻足以成為歷代經學發展過程中的重要資源。他曾師事第五元先,博通群經,先習京氏《易經》、《公羊春秋》、《三統曆》、《九章算術》。後又從張恭祖學《周禮》、《禮記》、《左氏春秋》、《韓詩》、《古文尚書》,由此可以看出鄭玄知識面的廣博,並不侷限於一經一傳,不僅是經書註解,他也注意到天文數術這些乍看之下與經學書籍不大相干的知識。學無常師,精於讖緯,他的經學成就最主要表現在遍注群經這項工作上。他曾注解過《易經》《尚書》《詩經》《儀禮》《禮記》、《論語》、《孝經》、《尚書大傳》、《中候》、《乾象曆》。又曾撰寫《天文七政論》、《魯禮禘祫義》、《六藝論》、《毛詩譜》、《駁許慎五經異義》、《答臨孝純周禮難》,共百餘萬字。鄭玄遍注群經的工作一方面可以視為個人興趣職志之外,一方面也必須放在大環境下理解,也就是東漢經學與西漢不同之處在於:由「章句」向「注」的轉變,而究其原因,應當是東漢距離經書原典時間拉長了,因此更需要對於古代的字句加以釐清,這也就促成了注經活動的興盛。
      鄭玄注經的第二項特色在於精通三《禮》。從西漢重視《儀禮》發展到東漢,逐漸開始關注到《周禮》,整個漢代的《禮》學發展,在鄭玄手上進行會通,自此之後,「禮是鄭學」的說法逐漸成為大家的共識。而鄭玄治《禮》除了停留在書面的注解之外,他也關注到現實的禮制問題。因此鄭玄的禮學是結合了經典理解與禮學實踐兩個層面。部分學者對於鄭玄的《三禮注》進行歸納,得到以下幾點看法:(一)以《周禮》為核心以釋理;(二)重《春秋》之義;(三)引述緯書以注《三禮》;(四)推重五禮體系;(五)以漢制相比擬;(六)申述禮樂的意義。
      第三項特色是鄭玄在注經的過程中,逐漸泯除了今古文經學流派的界線。雖然部分學者仍極力主張鄭玄是以古文經學為基底,展開對於今文經的吸納,不過無論如何,鄭玄的經說裡的確掌握了雙方精華。自此而後,今古文派別也就逐漸混同而朝著新的階段邁去。

撰稿人:劉柏宏;故宮博物院圖檔授權
網站滿意度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