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功能選單

臺北市孔廟儒學文化網

字型放大 字型縮小

呂柟

呂柟(1479~1542),字仲木,學者稱涇野先生,明代陜西高陵人。

呂柟小時候就在讀《尚書》,教這麼小的小孩《尚書》的老師是鄉裡的老師孫昂,呂柟是一個怪異的小孩,他竟然讀《尚書》還能對聖賢之學感到興趣,並立志學習。弘治十四舉於鄉,正德三年登進士第一,授修撰,遷國子祭酒。

呂柟是位很勇於自我原則、敢於諫言的人。他進入宮中,當時宦官劉瑾竊政,因為與呂柟同鄉,想引進呂柟到他的小圈子去,呂柟拒絕。日後因為西夏侵犯,呂柟請皇帝親政事,好消弭國朝內皇帝帝權旁落的亂世本源。成為宦官劉瑾的眼中釘,想拔除他,呂柟便以身體有病離開職位。等到宦官劉瑾受到制裁後,呂柟才回到朝廷。但沒多久,因為乾清宮有亂,呂柟上陳六事,其中除義子、遣番僧、取回鎮守太監等,都是大家明知要秉告皇帝卻不敢講的。只可惜,呂柟講後,禍害又來,他只好又再次藉病辭官而離去。

明世宗時,又叫呂柟回去當官,呂柟說話太直了又冒犯皇帝,皇帝將他貶到解州當解州判官攝行州事。呂柟當解州官,體恤死去伴侶的人,減少壯丁服勞役,推廣農耕種桑養蟬,地方大興水利工程,水邊築堤保護鹽田,還建造司馬文公祠。四方學者慕名而來,呂柟建了解梁書院,讓小孩唱詩、學禮儀,推行儒術,解州風氣就此改變。之後轉調南吏部郎、國子祭酒、南禮部右侍郎,才退休還家。當呂柟過世時,高陵人為他罷市三日,解梁書院與四方學者為他設牌感念他。朝廷甚至停朝一日,賜祭葬,諡號文簡。

呂柟是一位孝子,其父親生病,整日服侍湯藥隨時在旁,連夜晚走路都輕身不敢發出聲音,怕吵醒父親睡眠。父親生病的一年間,他辛勞到頭髮鬍鬚都變成白色。父親死後,還越禮葬父,甚至在墓旁蓋一間蘆舍,早晚焚香哭泣。等到喪期滿後,才回高陵東林書屋講學。

呂柟學問以窮理實踐為主,堅守程朱學說,當時知識份子有偏向湛若水或王陽明的學問,獨呂柟與羅欽舜始終對程朱理學信心不變。曾勸誡學子云:為學沒有其他法門,就是對周、程、朱、張的學說,體驗而力行,才是得我的真傳。卒於明世宗嘉靖二十一年,享年六十四,諡文簡。著有《四書因問》、《詩說序》、《春秋說志》、《史約》、《禮問內外篇》、《小學釋》、《涇野詩文集》等書。
清同治二年從祀孔廟,稱先

撰稿人:簡逸光
網站滿意度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