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功能選單

臺北市孔廟儒學文化網

字型放大 字型縮小

顏元

顏元,字易直,又字渾然,名其居為習齋,取「思不如學,而學必以習」的意思,人稱習齋先生,生於明崇禛八年(1635),卒於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河北博野縣北楊村人。他的父親顏昶,由於家貧無立錐之地,只好給蠡縣一名朱姓的低階官吏作了養子,改姓為朱,因此,顏元出生時初名朱邦良。身為朱家的養子,顏昶和朱家的相處並不愉快,當顏元四歲時,滿州對明朝的威脅與日遽增,顏昶抓住了這個機會,隨兵去了關東,從此音訊耗絕,顏元的母親,也在他十二歲時改嫁。年紀輕輕就無法隨侍於父母身旁的顏元,對待朱家的養祖父母,卻是事親至孝,朱家待他亦有望子成龍的期許,在顏元十六歲時,養祖父曾經為他謀賄以求科舉考試通過,他不肯從,為此絕食且大哭,說道:「寧為真白丁,不作假秀才。」此事因而作罷,由此可見顏元風骨。
  顏元從小所學甚為廣雜,李塨為顏元編纂年譜時,曾說道:「先生之學,自蒙養時即不同也。」八歲時,拜了吳洞雲先生為師,吳洞雲騎射劍戟俱通,又長於兵事、術數;十幾歲時,學習煉丹之法,沈迷於神仙導引之術,所幸及時悔悟,知曉神仙之虛妄,乃折節為學,後來跟隨賈端惠先生做學問,逐漸擺脫年少輕薄之氣。二十歲時,由於養祖父惹上官司,顏元也因此被牽連繫訊,然而,顏元並不因此喪志,反而更加奮發讀書,終於在這年通過科舉,考取縣學的生員,為諸生。此後仍為學不輟,不僅學醫、學兵法,於二十四歲時,開家塾以教導學生,此時的顏元,開始鑽研陸九淵、王陽明的學問,未久,看了《性理大全》,知曉周敦頤、二程、張載、朱熹等人的學問,更是奉為圭臬,以道自任。然而,由於官司的牽累,朱家自此之後家道中落,顏元為了家計,每天耕田灌園以侍奉養祖父母,在養祖母過世時,更是泣血哀慟幾殆,旁人有不忍其情者,終於告訴他真正的身世,此時的顏元,才知曉自己並非朱家的血脈,等到養祖父也過世,他才認祖歸宗,復姓為顏,並遠赴關東尋父之蹤,終於尋得父墓,招魂而歸。
  顏元的學問,在三十四歲時,遭遇到了極重大的轉捩點。當此之時,顏元的養祖母過世,由於父親失聯,顏元於是代父居喪,並將《朱氏家禮》中對於喪禮的記載奉為準則,卻在執行的過程中,屢屢感到《家禮》的記載過於壓抑人的性情,於是,他回頭重新檢視古喪禮,發覺《家禮》修改之處,皆是他認為不合理的地方,先王制禮以求盡人之性,這令他重新檢討程、朱、陸、王之學,以為宋明理學乃受禪學影響,提倡讀書、靜坐,皆非儒學之正務,於是,他主張要上追周公、孔子的學問,上古先聖先賢提倡的是正德、利用、厚生,教導的是禮、樂、射、御、書、數,期許可以成為一個經世濟民、道濟天下的儒者,因此孔子、孟子周遊列國,以求能將所學發揮,達到大同世界的理想,然而,到了宋明儒學,講讀書、講靜坐,「千餘年來,率天下入故紙中,耗盡身心氣力,作弱人、病人、無用之人」,「終日兀坐書房中,萎惰人精神,使筋骨皆疲軟,以至天下無不弱之書生,無不病之書生」,顏元對此極為不滿,更是直言:「必破一分程朱,始入一分孔孟,乃定以為孔孟、程朱,判然兩途」,將孔孟與程朱之學區分為兩派,甚至認為程朱之學無用,對此,他曾在《存學編》中譏諷宋儒:「兄於契丹,臣於金、元之宋,……而乃前有數十聖賢,上不見一扶危濟難之功,下不見一可相可將之材,兩手以少帝付海,以玉璽與元矣,多聖賢之世,而乃如此乎?」他質疑宋儒講讀書、講靜坐,卻無法讓有宋一朝富國強兵、百姓安居樂業,這樣的學問有何用呢?也可以看出顏元所看重的,並不是道德標準,而在於事功。
  「道不在章句,學不在誦讀」,顏元重事功的主張,當然有其歷史背景,在滿清入關,被異族統治的壓迫之下,讓他檢討了同樣遭受異族侵略、甚至取代的兩宋,如果說兩宋聖賢輩出,又何以讓皇祚淪落至此?因此,他提倡兵、農、禮樂,以兵、農為國家富強之根本,以禮樂為人民教化之準則,用以達到內聖外王的目標。但是,他的學問並非憑空拔地而起,當時的大儒者孫奇逢提倡耕讀並重、陸桴亭的經世致用,都對他的學問起了關鍵性的影響。前文曾經提到,顏元年輕時與吳洞雲學過騎射劍戟,也學兵法,他對自宋以來重文輕武的風氣極為詬病,讀書人肩不能提、手不能挑,則與婦人何異?根據記載,顏元五十七歲時,去拜訪季子青,子青善武,與顏元比武切磋,卻敗於顏元手下,這段記載不僅展現了顏元在習武上的造詣,並且可見顏元提倡實學,並不是泛言空論,而是身體力行的實踐,他要培養的,是能夠利濟蒼生、經世致用的通儒,因此,他曾發下豪語說道:「如天不廢予,將以七字富天下:墾荒、均田、興水利;以六字強天下:人皆兵,官皆將;以九字安天下,舉人才,正大經,興禮樂。」由此可見顏元的識見卓絕。
  顏元雖然終生未入仕途,然而,他通過教學,宣揚並且實踐他的理念,自設家塾以教授學生,六十二歲時,還曾經到漳南書院講學,並建立一套規章制度,可惜才過了半年,這裡發生了水患,書院的建設都被洪水摧毀了,顏元只能愴然而歸,鄉居八年而卒。然而,由於前半生的講學不輟,使得他的學問受到注意,在有清一代學術史上獨樹一格,和弟子李塨兩人,被世人稱為「顏李學派」,錢穆先生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曾經稱讚他:「早年為學,亦嘗出入程、朱、陸、王,篤信力行者有年,一日飜然悔悟,乃并宋明相傳六百年理學,一壁推翻,其氣魄之深沈,識解之毅決,蓋有非南方學者如梨洲、船山、亭林諸人所及者。」顏元的見識與氣魄,確實有振聾發聵、摧陷廓清的作用。
  由於顏元主張不應將生命耗費在死讀書一事上,因此,他也不喜歡著書,其著作僅有《四書正誤》、《存學編》、《存性編》、《存治編》、《存人編》(以上四種合稱《四存編》)、《朱子語類評》、《禮文手鈔》等。


撰稿人:鄭于香
網站滿意度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