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功能選單

臺北市孔廟儒學文化網

字型放大 字型縮小

黃宗羲

黃宗羲(1610~1695),字太沖,號梨洲,生於浙江餘姚城東南方的黃竹埔村(今浙江省餘姚市明偉鄉浦口村)。世稱南雷先生或梨洲先生。生於明萬曆三十八年,卒於康熙三十四年,享年八十六歲。黃宗羲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被譽為「中國思想啟蒙之父」。
  他一生經歷了明、清兩朝。少年喪父,進京親報父仇,以孝子名聲聞名天下。明朝崇禎皇帝還以「忠臣孝子」稱讚他。及至中年亡國,他開始輔佐南明王朝,毀家紓難,積極從事反清運動。等到南明敗亡,清朝統一的大勢底定之後,黃宗羲便開始大量而有系統的,講學、著書,並且努力蒐集明人文集,期望能在明朝覆亡之後,保留住明朝文人的學術文章。
  這樣一位以孝子名聞天下的得志少年,是如何在青壯年之後,搖身一變,成為忠勇抗敵、不以生死為念的熱血志士?又為何在確知「反清復明」已不可為之後,願意拋開家國之恨、夷夏之辨,不徒做困獸之鬥,轉而著書立言,成就了更有價值的學術基業呢?
  細觀黃宗羲的一生,十七歲之前,可說無愁無憂。是個雖受父親影響,但心性思想都尚未成熟的年輕秀才。在黃宗羲十七歲那年,他的父親黃遵素,被歷史上惡名昭彰的魏忠賢所害,冤死於獄中。在黃遵素即將遭禍、入獄之前,他將黃宗羲的學業,託付給自己的好友,有名的學者─劉宗周。劉宗周被譽為明代儒學殿軍,明亡後,絕食而死。在這樣一位氣節與學問兼具的老師教導之下,黃宗羲日後會變成抗清志士與一代宗師,其實也不讓人意外了。
  明天啟七年(1628),崇禎皇帝繼位。十九歲的黃宗羲帶著為父伸冤的奏書,北上進京。當崇禎開始清算魏忠賢等一干閹黨,他便以受害家屬的身分出席。在公堂之上,黃宗羲拿出預先備好的鐵錐,直奔殺父仇人並以利錐猛刺。若不是會審的官員們,擔心被告因此死亡難以釐清所有案情,因此強行將黃宗羲拉開。然而黃宗羲此舉,雖說有藐視王法混亂公堂之嫌,但由於出自純孝之心,因此不但沒有因此獲罪,反而從此傳開〝孝子〞之名,天下皆知。
  報了父仇回到家鄉的黃宗羲,正式的從學劉宗周,並開始閱讀《十三朝實錄》與二十一史。讀史之後,他對史書中所談及的天文、曆法、地理、數算、自然科學以及音樂文藝等,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劉宗周的調教之下,黃宗羲開始以學者的樣貌大放異彩,此後十餘年間,一直到明朝覆亡為止,是黃宗羲一生中最得志愜意的時光。他不但遊歷了大江南北,也結交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文友。若真要說這段期間他有何缺憾,恐怕就是他始終無法在科舉之路上,有更進一步的發展。
  黃宗羲三十五歲時,明朝滅亡。黃宗羲雖有心奔走抗清,南明福王政權的兵部侍郎阮大鋮,卻因舊年私怨而追捕黃宗羲下獄。說來諷刺,隔年因為清軍南下,福王政權瓦解,他才能夠乘亂脫逃返家。也從此展開了長達十八年的抗清生涯。
  這期間,他曾親上戰場,號召家鄉子弟組織「世忠營」,與清軍對壘。也曾暫時蟄伏,居於深山研究象數曆學。即使離開南明王朝,他依舊四處奔走,連絡各地的義勇軍。這樣顛沛流離的生活,一晃眼,便是十來年。直到南明的魯王、桂王與台灣的鄭成功相繼亡故之後,黃宗羲也終於能夠接受清朝天下已穩的事實,而回返家園。這時候,他已經五十四歲了。
  像黃宗羲這樣,傾盡全力反清的人,卻沒有受到清朝政府的追究,很重要的關鍵在於,黃宗羲的學術聲望卓越。對於政權已穩的清朝皇帝來說,重用他比誅殺他有更大的實質益處。
  黃宗羲此後設館講學約二十年,地點分布在語溪(今桐鄉)、海昌(今海寧)、紹興、寧波、鄞縣等地。當中講學最久、影響最深遠的,是寧波的甬上證人書院。黃宗羲重視真才實學,雖然他將他的老師劉宗周的「慎獨」之學廣泛傳播,但他個人並不以心性之學為滿為限。明經通史、經世致用是他認為的學術終極目的,知識份子都該有此承擔與使命感。
  講學之外,黃宗羲窮餘生之力,著書立說。在思想史上,最重要的是《明儒學案》,被譽為是中國第一部有系統的斷代學術史專著。書中總結了明代各家各派的思想宗旨與源流演變。 《明文海》則是在他八十四歲高齡時,完成的巨著。這部書被清代四庫館臣以「一代文章之淵藪」盛讚之,認為要考察明人學術文章,必定得以此書為參考依據。可見此書的學術價值。
  康熙皇帝曾兩次召他入京,但黃宗羲都推辭了。儘管他曾讓清代文吏到他家中,謄抄他所寫的明代史事論著。也同意由三子黃百家入《明史》館校刊,但這都只是為了紀錄、彰顯明朝的事蹟。至於他本人,則是不願侍奉異族的。
  翻看黃宗羲五十四歲,講學著書之始,所完成的《明夷待訪錄》,便不難理解他的苦心孤詣。情感上,他不能遺忘,父親曾為之盡忠、捨命的明朝。所以明亡之後,他選擇戴角巾、穿深衣,以此規避穿戴清朝服飾。然而在理智上,他經歷了仕事南明王朝的教訓,深知明所以覆亡,不只因大清金戈鐵馬揮軍南下而已。所以他跳脫了「夷夏之辨」的議題,轉而分析批判歷代「治亂之故」,希望在記取歷史教訓之後,能更有力的延續保存華夏文化與典章學術。
  這樣一位學者大儒,門下弟子精英輩出。較為人知的有萬斯大、萬斯同、全祖望、章學誠、邵晉涵、仇兆鰲,以及他最小的兒子黃百家。黃宗羲本人則與顧炎武、王夫之並稱為清初三大思想家,學術地位備受尊崇。至於他的著作,數量相當驚人,有《明儒學案》、《明文海》、《明夷待訪錄》、《行朝錄》、《今水經》、《大統曆推法》、《四明山志》、《南雷文定》,還有他未及完成的《宋元學案》。


撰稿人:李慈恩
網站滿意度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