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功能選單

臺北市孔廟儒學文化網

字型放大 字型縮小
第1張-公西赤、共1張圖片

公西赤

字子華,因此又稱公西華。生於生於春秋魯昭公二十三年(B.C.519),一說生於春秋魯定公元年(B.C.509);卒年不詳。魯國人。魯國公西氏是季孫氏的支裔,與另一位弟子公西ㄓㄣ﹔zhen同族。

公西赤大約在孔子仕魯期間來學,特別擅長主持重要場合的禮節儀式。他曾擔任孔子家臣,為孔子出使齊國;孔子去魯後,公西赤可能又出仕其他職位,但如今已不得其詳。孔子喪禮上的器物制度,是由公西赤布置的。

唐代,玄宗追封「邵伯」。宋代,真宗加封「鉅野侯」。明代,世宗詔改「先賢公西子」。 

公西赤非常嫻熟於祭祀與外交方面的禮儀、禮節,從事相關的工作也是他最大的志向。在當時貴族子弟大多已經喪失禮學素養,但是政治場合中又還是要依照禮制行事的情況下,公西赤的能力使他成為公卿大夫的重要助手。孔子雖然認為公西赤的德行修養仍有不足,還是相當肯定公西赤主導典禮進行的能力。所以聽到公西赤說自己的志向是在宗廟典禮中幫忙,當個「小相」(「相」是輔助典禮進行的人),孔子的反應是:「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假使公西赤只能當小相,誰有資格當大相呢?)[〈先進〉];此外,孔子也曾經向對孟孫氏稱許公西赤主持外交典禮的能力:「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也。」(說到赤,他可以穿著正式禮服,在朝廷上與鄰國來的諸侯大夫應對。)[〈公冶長〉] 

孔子很重視禮,認為人只有學習禮,才能正確地應對進退、立身處世。因此孔子弟子對於禮節、禮儀,都有一定的素養。有些弟子――如公西赤、仲由等――,將所學應用在政事領域,使國家社會的禮典正常運作;有些弟子――如卜商、言偃等――,則致力於教育,指導人們正確的做法;有些弟子――如說孔子「約我以禮」的顏回等――則是將之應用於修養自身的德行。他們各自用不同的途徑來實踐、應用孔子之教,不僅成為社會中的彬彬君子,也維繫了亂世中的社會秩序,以及秩序背後的精神意義。

撰稿人:吳曉昀
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網站滿意度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