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功能選單

臺北市孔廟儒學文化網

字型放大 字型縮小
第1張-原憲、共1張圖片

原憲

字子思,因此又稱原思。生於春秋魯昭公二十七年(B.C.515),卒年不詳。
      原憲是早期入門的弟子之一。孔子仕魯期間,原憲擔任孔子的家宰,但據說在孔子過世後,就隱居不仕。
      唐代,玄宗追封「原伯」。宋代,真宗加封「任城侯」。明代,世宗詔改「先賢原子」。
      原憲是一個將利祿、欲望看得很輕的人。他擔任孔子家臣的時候,孔子給他九百斗粟的俸祿,依照《周禮》,這只是上士的薪資標準,屬於正常範圍之內。但是原憲卻向孔子推辭,認為自己不應該領這麼多。孔子只好跟他說:「毋!以與爾鄰里鄉黨乎!」(不要推辭,用來周濟你的鄉里鄰居吧。)[〈雍也〉]原憲又曾經問孔子:「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為仁矣?」(不好勝、自誇、抱怨、貪得,這樣可以算是仁嗎?)孔子回答他:「可以為難矣,仁則吾不知也。」(能這樣做是難能可貴了,算不算仁,我就不知道了。)[〈憲問〉]
      孔子過世後,原憲就不再出來仕官。據說端木賜前去探望他的時候,看到原憲困苦的樣子,不禁嚇一跳說:「你生病了嗎?」原憲笑道:「我聽說,沒有錢財叫做貧,學道卻不能遵行才叫做病。我只是貧窮,沒有病。」[《莊子》]
      孔子曾經說:「ㄔㄥˊ﹔cheng也慾,焉得剛?」(申棖的欲望很多,哪裡能剛直呢?)生活富裕安樂,不等於沒有道德;但是內心充滿欲望,一心追逐功名利祿或貪圖享樂的人,就很容易做出違背良心的事情。只有能夠清楚掌握何者為重、何者為輕的人,才能夠管理欲望,不被欲望牽著鼻子走,表現出「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的情操。[〈述而〉]然而對一般人來說,放縱欲望是甜蜜的毒藥,即使嘗盡苦果,也往往難以節制。後代的學者因此都很推崇原憲不重欲望,而且貧賤不能移的氣節。漢代的學者,甚至常將原憲與顏回、公皙哀(參見孔子弟子)並列,稱許他們安貧樂道的心志。

撰稿人:吳曉昀
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網站滿意度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