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功能選單

臺北市孔廟儒學文化網

字型放大 字型縮小
第1張-漆雕開、共1張圖片

漆雕開

字子開。生於春秋魯襄公三十一年(B.C.540)。魯國人,一說蔡國人。與漆雕哆、漆雕徒父同族(兩人皆孔子弟子)。
      漆雕開可能在孔子去魯前就已經從學於門下。他沒有留下仕官記錄,可能收有門人,但如今已不得其詳。
      唐代,玄宗追封「滕伯」。宋代,真宗加封「平輿侯」。明代,世宗詔改「先賢漆雕子」。
      在孔子看來,無論有多少現實利益考量,施政都不可以擾亂社會秩序,更不可以違背道德原則。孔門的「仕進之道」,並非一般人所使用的勇力、智謀、甚至詐術,而是好禮、義而以德正身的君子之道。孔子的學生裡面,有些對於出仕的態度比較積極,早早就在政治領域發展;孔子肯定這些學生的能力,也特別注意他們的德行修養是否不足。另外,也有些學生的態度比較謹慎,認為應該先培養足夠的學識與良好的德行;孔子稱許這些學生的正確態度,同樣給予他們自由發展的空間。前一類如仲由、冉求等弟子,後一類則有顏回、閔損等人。 
      漆雕開便屬於後一類弟子。《論語》記載,孔子認為漆雕開的年紀與學養都足夠了,所以便要他出仕。沒想到漆雕開竟然回答:「吾斯之未能信。」(我還沒有徹底了解仕進之道。)[〈公冶長〉]孔子其實本就不贊成弟子貿然出仕,仲由還曾經為了孔子認為高柴太早出仕而與孔子爭辯。這麼看來,孔子要漆雕開出仕,表示漆雕開的學行應該已經有基本的水準了,但是漆雕開卻覺得自己還有很多不足,需要繼續學習。所以孔子聽到漆雕開這麼說,不僅不以為忤,反而感到很欣慰――並不是因為覺得不出仕的人德行比較清高,而是高興漆雕開能掌握正確的學習方向,了解「道」的重要性。
      現代社會為了改革人治的弊端,轉為講求法治,認為政治問題的關鍵在於制度是否健全。但是,制度仍然需要「人」來制定與運行,當道德完全失去約束作用的時候,法律的防線也將搖搖欲墜。所以,儒家將道德修養視為從政能力之基本的思想,其實仍然具有值得現代社會思考的價值。

撰稿人:吳曉昀
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網站滿意度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