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功能選單

臺北市孔廟儒學文化網

字型放大 字型縮小
第1張-至聖先賢半身像 冊 顏何、共1張圖片

顏何

顏何,字冉,古本《家語》直稱他的字「顏冉」,劉鍇於贊中稱「子冉」。《史記》有記錄到顏何這人,但是今本《家語》的紀錄中卻沒顏何。台南孔廟於七位顏子之一下註有「名何,字子冉」。

顏何,春秋時魯人,孔子之及門弟子,年歲無考。

顏何以「孝」為其特色,行為用詩與禮作為準則。劉鎧稱讚顏何:「ㄇㄨˋㄉㄨㄛˊ﹔mu duo。 鐸:古時宣佈教令用的大鈴,金口金舌的叫金鐸,金口木舌的叫木鐸。木鐸興教,英賢輔翼,猗歟子冉,恢章文德,孝悌承風,詩禮是則,千歲丁辰,始開侯國。」形容孔子開課授教以來,許多賢良人士幫忙儒學傳揚,顏何也是其中之一。顏何闡揚文德,以《詩》《禮》為準則,遵行孝順父母、友愛同儕的行為,成為社會上的示範,讓良善孝悌的風氣能普及民間。社會上許多公眾人物,或鄉民間重要的地方人士,甚至天天與學子民眾接觸的老師、公務人員,都該有良好的行為成為大眾的示範。不止是教條教規的口說教育,身教示範才更能讓大眾心服口服。顏何約束自己行為,從家庭、小著眼處做起,是孔門弟子中的一種典型、模範。

  自東漢明帝永平十五年從祀,唐開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開陽伯,宋封堂邑侯。由於僅是《史記‧仲尼弟子列傳》有顏何的名字,今本《家語》沒有記錄,以至明嘉靖九年,張聰上奏,以「顏何」又稱「顏冉」,與「秦」、「冉」字畫相近,匡正兩個名字其實是同一個人,請皇帝拿掉他的祀位,一直到清雍正二年始恢復顏何的祭祀,稱先賢至今。

故宮博物院圖檔授權
網站滿意度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