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功能選單

臺北市孔廟儒學文化網

字型放大 字型縮小
第1張-仲由子路、共1張圖片

仲由

字子路、又作季路。生於春秋魯襄公三十二年(B.C.542),卒於魯哀公十五年(B.C.480)。魯國卞地人。仲由出身於「野人」;「野人」一語與仲由的品行無關,是春秋社會中的一種社會身分,指居住在城邑之外的農民(「野」意為「郊外」)。
      仲由只比孔子小九歲,在孔子仕魯前就已經前來從學,兩人的關係亦師亦友。孔子仕魯時,仲由擔任季孫氏的家臣,又出任季氏屬邑郈的邑宰,並響應孔子墮三都的計劃。後來新政未成,仲由跟隨孔子周遊天下,復在停留較久的衛國出仕,為衛大夫孔悝家臣,並曾出任孔悝屬地蒲的邑宰。哀公十五年,衛國發生父子爭位的動亂,流亡在外的蒯聵回國,脅迫孔悝逐走兒子出公輒,仲由趕去救援孔悝,最後被擊殺,享年六十三歲。仲由名列《論語》所稱「四科十哲」之政事科。
      唐代,玄宗追封「衛侯」。宋代,真宗加封「河內公」,南宋度宗又進封「衛公」。明代,世宗詔改「先賢仲子」。
      仲由的實務能力很好。他自己最得意的強項是治軍,說自己「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先進〉],孔子也曾說仲由:「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公冶長〉],賦指兵力,意思是稱許仲由的能力足以管理大國的軍政。此外,季氏家的祭典,原本舉行得拖沓散亂,使得本來是為了敬神的儀式反而顯得輕慢,仲由擔任季氏家臣以後曾經參與籌辦,結果那次祭典井井有條、節奏明快,孔子知道以後很開心地說:「誰說仲由不懂禮呢?」[《禮記》]再者,仲由也曾經協助魯國的外交工作,魯國大夫公孫成叛變時,仲由便勸說齊國執政大夫陳成子的兄長陳瓘,不要與魯交惡,最後陳瓘信服了。[《春秋左傳》]
      不僅如此,仲由還是個坦蕩而重然諾、守誠信的人。孔子曾經稱讚仲由:「衣敝縕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穿著破舊的衣服,與穿著華麗的人站在一起,卻能坦然自若的人,大概只有仲由吧!)[〈子罕〉]而《論語》又記載:仲由答應人的事情就會盡快做到。
      因此,當時的人對仲由的評價很高。魯哀公十四年,小邾大夫射叛變,帶著句繹城前來投奔魯國,魯國要與射簽訂盟誓,射竟然說:「不需要舉行盟誓,讓季路和我口頭約定就可以了!」[《春秋左傳》]而晉國也因為仲由在衛國出仕,不敢越過魯衛邊境。[《荀子》]
      孔子與仲由只差九歲,兩人的關係亦師亦友,情誼深厚。《論語》中記載了幾則仲由與孔子意見不同的對話,例如仲由要薦舉高柴當費邑邑宰,孔子不贊同,認為高柴學養不足,仲由反問:「從實際經驗中學習也可以啊,何必一定要讀書才能學得道理?」孔子便直接責備:「所以才說討厭那些只是口齒伶俐的人。」[〈先進〉]回魯前在衛國的時候,仲由問孔子衛國的政治要從哪裡著手,孔子回答:「正名。」仲由又脫口而出:「您竟然這麼迂腐!」孔子回應:「沒有禮貌啊,由!君子對於不知道的事情,不會隨便發言。」接著便告訴仲由「正名」的重要性。[〈子路〉]
      從這些對話看起來,仲由似乎不是一個心悅誠服的學生,其實不然。無論是行動上還是思想上,仲由一直是孔子堅定的追隨者。孔子在魯國實行改革,在季氏家擔任家臣的仲由相與應和,使墮費之事順利完成。後來孔子離開魯國,仲由又隨同周遊天下。孔子就曾經說:「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從我者其由與?」(要是不能推行道,就乘船出海吧。到那時還會跟從我的人大概就是仲由吧?)[〈公冶長〉]另一方面,仲由學到道理,就會盡快去做,還擔心自己若是不趕快實行,那麼在還沒做到以前,又會聽到新的[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公冶長〉]。更難能可貴的是,仲由實行所學道理的時候,就如同他平日為人處事一般,態度非常乾脆堅持。這使得仲由即使身處是非淆亂的政治圈,也能夠維持黑白分明的立場。相較於冉求的畫地自限,仲由堅持行道的精神,實在相當可佩。孔子面見南子、想要赴公山不狃或佛肸之召的時候,仲由都表示不悅,認為:「老師以前教我們要遠離不善,現在為什麼這樣做?」[「昔者由也聞諸夫子曰:『親於其身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陽貨〉]而小邾大夫的事件,即使季氏派冉求前來要求仲由出面,仲由仍然嚴詞拒絕,說:「魯國有事要攻打小邾的話,我連理由都不問,戰死在小邾城下也無妨。但是要我跟那個叛變之人約誓,把他的行為正當化,這我辦不到!」可見仲由之剛毅。而這也就是為什麼後來仲由救援孔悝,以一對多,終究不敵的時候,他堅持要以合於禮的姿態離開人世,說道:「君子即使到死,也不會將冠拿下來」,將繫帶斷掉的禮冠戴好,重新綁起繫帶,從容而死。[《春秋左傳》] 
      然而在孔子看來,衛國的這場政治鬥爭中沒有哪一方是正確的,仲由為孔悝而死,只是盡「忠」,而不能算是為了「道」捨身取義。可惜仲由還沒有來得及更深入了解「道」的意涵,並在政治領域中做更有智慧的判斷,就遭到殺害了。噩耗傳來的時候,孔子非常傷心,比照親生兒子的方法,為仲由服無服之喪(沒有穿正式喪服,但其他行事都相同)。活躍於政治領域的弟子,涵詠孔子之學的時間比較少,所以他們的體會自然不如以修養德行為主的弟子來得深厚。但是以仲由的諸多表現,尤其是堅持行道的精神來看,又豈能說他不具備一名儒家學者的重要特質呢?

撰稿人:吳曉昀
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網站滿意度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