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功能選單

臺北市孔廟儒學文化網

首頁>儒學資源>古代經典>魏晉南北朝經典
字型放大 字型縮小
未提供圖片,此為預設代表圖
  • 編著:顏之推

顏氏家訓

內容介紹

顏之推傳世《文集》有三十卷,但今日已佚失。剩下的,只有三卷的《還冤志》,以及七卷的《顏氏家訓》。

據學者考究,《顏氏家訓》成書應在隋朝滅陳國(589)之後,即為作者晚年,大約五十九歲時寫定的。全書總共二十篇,共為七卷,篇目如下:

卷一(1-5篇):序致、教子、兄弟、後娶、治家。
卷二(6-7篇):風操、慕賢。
卷三(8篇):勉學。
卷四(9-11篇):文章、名實、涉務。
卷五(12-16篇):省事、止足、誡兵、養生、歸心。
卷六(17篇):書證。
卷七(18-20篇):音辭、雜藝、終制。

這本顏之推用來訓誡子孫的專著,內容雖然涉獵廣博,但基本上,無論談修身、治家、教育、政治、歷史、文學藝術、音韻訓詁等,謹守的大原則,都還是不脫儒家經世致用的範圍。例如,談修身,應以忠孝仁義為本,需立志後,萬萬不可失守。談治家,則需能守家業、注重勤儉,反對奢糜。論政治,主張省事節用,關心民生疾難。論學問,則要不僅能讀書,還要可以利於行,萬萬不可好高騖遠、讀死書。言文章,一切皆以五經為宗,反對繁冗浮雜,主張形式、內容需統一。

當然,在面對南北朝學風龐雜,以及顏之推歷經「梁、北齊、北周、隋代」四朝,「三為亡國之人」,經歷分外坎坷、豐富,其思想,自然是有些駁雜。畢竟,要不受到學術潮流的影響,是極為困難的。在第十六篇〈歸心〉中,顏之推以佛為內教、儒為外教,論「內外兩教,本為一體,漸積為異,深淺不同」,而且還認為,佛教教義是「堯、舜、周、孔」所不能及,故其不贊成「歸周、孔,而背釋宗」。此外,顏之推亦於文中表明相信人死神存、因果報應等說,因此而為後人所深以為詬病。

然而,整體看《顏氏家訓》,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內容廣博、系統化論述的家訓專著,大抵「世故人情,深明利害」,皆能以自身治家之法,辨正當時風俗荒謬、奢靡、空泛之習。除此,他兼論有字畫音訓,考正典故,主張改革浮艷文風,極為重視社會功用,不只在教育史上有重要影響,亦是今天想要了解南北朝歷史、社會,及當時學風、政風的重要資料。

撰稿人:陳讚華

作者簡介

顏之推(531-591?),字介,琅邪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人,生於南北朝時期南朝梁武帝中大通三年,約卒於隋文帝開皇十一年。北齊學者,後人視其為「家訓之祖」。作者自幼生活於嚴格儒家風教之中,七、八時便已開始接受童蒙訓誨。父親顏勰擅長《周禮》、《左氏春秋》學,顏之推也承傳家學,亦擅長此二學。起先,在梁國擔任蕭繹左國常侍等職,後來進入北齊,擔任中書舍人、黃門侍郎、平原太守。北齊滅亡後,便擔任北周御士上士。隋朝開國後,太子召其為學士;沒多久因疾病過世,享年約六十一。
網站滿意度調整